戒杀吃素放生功德无量

杀生果报十分惨烈!不论什么日子,都应当时时提防!戒杀吃素放生,功德无量!

一、生日不应杀生。父母生养我们劳累一生,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我们这个身体诞生的那一刻,正是父母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之时,这一天正应该戒杀持斋,广行善事。这样才能使已故父母往生善道,健在双亲增福延寿。如果我们杀害生灵,上给双亲留下祸患,下也不利于自己及子孙。种杀业得杀报,当戒之。

二、生子不应该杀生。凡人无子便感到悲哀,有子便感到快乐,这是人之常情。动物界也如此。庆祝我的子女诞生,而杀害它们的子女,于心何忍?!婴儿刚刚出生,不去为他们积德造福,反去杀生造业,不是太愚蠢了吗?

三、祭祀祖先不应该杀生。在祖先的忌日以及春秋祭扫时,都应戒杀。用杀生去祭奠亡灵,是在增添死者得罪业啊。即使山珍海味一样一样地摆上,遗骨又怎能起来享用呢?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这样去做的。

带血的荤食未必珍贵,果蔬素食未必不好。作为后代,重要的是慎修自身,而不致断了祖宗的德性,这就是最好的祭祀啊。

四、婚礼不应该杀生。世间的婚礼,从问名到采纳直至成婚,不知道要杀害多少生灵。结婚是延续下一代的开始,在生的开始时去做杀害生命的事,这在道德伦理上是相违背的。再说,婚礼是吉礼,在忌日而动凶杀,不是太悲惨而不吉利吗?

凡人结婚,一定愿意白头到老。你愿偕老,**也是如此。嫁女的人家,三天不息灭红蜡烛,是因为父母思念出嫁离别的女儿。你以骨肉相离为苦,难道**反以骨肉相离为乐吗?

五、宴请宾客不应该杀生。在美好的时光里,贤德的主人,高尚的宾朋,以素食菜羹来招待,不也挺清爽雅致吗?何必杀害许多的生命,穷极奢侈,而**却在宰割中哀鸣悲号于砧板几案之上?

若是知道盘中的食物,是从砧板几案的哀怨号叫中来,以它的极苦为我的极乐,你还能咽得下去吗?能不为之悲哀吗?

六、祈祷不应该杀生。世人有了病,往往杀生祭神,祈求保佑。可你想一想,杀它命以延我命,背逆天理的事,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正直的人,才能成为神。神难道会徇私吗?结果是,自己的生命没有得到延长,而杀业却加重了。杀生者短命,真是背道而驰啊!

过多、过甚、过滥的祭神祈祷,如杀生求子,杀生求官,杀声求财等等,即使得了子,得了管,得了财,也是你自己前生的福报,是份内的事,与鬼神无关。如果因此而相信鬼神灵验,对鬼神深信不疑,那么,邪知邪见会更加严重,以致不可救药,实在是可悲呀!

七、谋生不应该杀生。世人为了衣食生计,或从事打猎,或从事捕鱼,或做屠夫。而依我看来,不干这些行业也一样可以生存。残杀众生,必将受到神明的惩罚以致遭受横祸而亡。而种种杀业所造成的地狱深层因果,将是来生受到恶报的根源。何苦不去谋求别的生计呢?

我曾经亲眼见到一个专门杀羊的屠夫,在他临死时,口中像羊一样的咩咩叫着;还有一个卖鳝鱼的人,临死前,他的头像是被鳝鱼啃过一样留下齿痕。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我的邻居身上,并非传说。因此奉劝世人,若是没有合适正当的生计,宁可去要饭,也不要去造杀业。与其杀生苟活,不如饥饿而死。唉,不可不戒杀啊!(此文转发,感恩原作者)

恳请大家结婚时,为老人父母过大寿时,生小孩时,为小孩庆生时,婚丧嫁娶各种宴席,还有逢年过节时,能够采用素食宴席招待宾客,可以救助无量生命!恳请大家都能积极加入到放生护生吃素队伍当中来!祝愿素食宴席能够广泛推广开来!祝愿世界和平安定,远离战争,远离刀兵劫!祝愿人心向善,远离杀业!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净空法师:往往我们看到一个人堕在地狱,他从地狱

“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五无间地狱的罪,这五种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都是五无间。五种,实际上五种说一桩事情,说造这种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他有五种状况。第一个...

触目惊心:有些事儿真的万万不能做啊!

触目惊心:有些事儿真的万万不能做啊!

胡阿姨家的故事当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胡阿姨刚好去世了10年。先生说过好几次,让我写这个因果故事,但是我很困惑要不要写出来,因为她家的故事实在太惨烈了,有些细节都不...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

《金光明最胜王经》依空满愿品

《金光明最胜王经》依空满愿品

所以禅宗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你马上成佛,而是当你清净的那一刻起,你就步入解脱成佛的道路了。净土也讲,迷时众生觉时佛,佛代表觉醒。这是用净土宗...

菩萨成佛的修行​法门有千万种,归根

菩萨成佛的修行​法门有千万种,归根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条通往涅槃彼岸的路径和永断生死烦恼的方法。佛陀之所以开演如此众多的法门,就是为了契合广大众生的不同根器与因缘,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

蕅益大师: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蕅益大师: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并赞)优婆夷智福。姑苏卢氏子。适新安程季清。季清笃信佛法。流寓吴兴。力营福业。卢尽内政以助之。弗倦。好惠施。无私积。心言皆直。谨身节用。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