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880经叙述修习禅法的根本,在于不放逸:“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如是比丘修习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不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转。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禅。”此处将不放逸视作修习禅定的基础,就好比大地,世间人无论建造房屋还是从事一切活动,都是以大地为活动基地,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修习禅定亦得如是,离开不放逸,禅定将变得一无是处。所谓善心专注,就不会昏睡、不掉举,能去五盖。五盖去除而禅定自现,故而881经说,“如是比丘能断贪欲、嗔恚、愚痴”,皆是由于修行不放逸之故。而882经则叙述种种善法均以不放逸为根本。这些譬喻分别是:

1、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

2、譬如坚固之香,赤旃檀为第一;

3、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青莲华)为第一;

4、譬如陆地生华,摩利沙华(素馨蔓花)为第一;

5、譬如一切畜生迹中,象迹为上;

6、譬如一切畜生,师子为第一,所谓畜生主;

7、譬如一切屋舍堂阁,以栋为第一;

8、譬如一切阎浮提果,唯得阎浮名者,果最为第一,

9、一切俱毘陀罗树(黑檀树),乃以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树;

10、譬如诸山,以须弥山王为第一;

11、譬如一切金,以阎浮提金为第一;

12、譬如一切衣,以伽尸国产的细氎为第一;

13、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为第一;

14、譬如众鸟,以金翅鸟为第一;

15、譬如诸王,以转轮圣王为第一;

16、譬如一切天王,四大天王为第一;

17、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释为第一;

18、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

19、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

20、譬如化乐天,以化乐天王为第一;

21、譬如阎浮提一切众流皆顺趣大海,以大海者最为第一;

22、譬如一切萨罗(池),阿耨大萨罗为第一;

23、譬如诸大身众生,罗睺阿修罗最为第一(据说可以遮天蔽日);

24、譬如一切诸神力,以天魔波旬为第一;

25、譬如一切法众,如来众为第一;

26、譬如一切所有诸界苦行,梵行圣界为第一。

第883经叙述各种四种禅定,主要有:

1、三昧善,非正受善;正受善正受善,非三昧善;三昧善,亦正受善;非三昧善,亦非正受善。

2、有禅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禅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住于三昧善,亦住于正受善;非住于三昧善,亦非住于正受善。

3、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亦非正受起善。

4、三昧时起善,非正受时善;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三昧时善,亦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亦非正受时善。

5、三昧处善,非正受处善;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三昧处善,亦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亦非正受处善。

6、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

7、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

8、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

9、三昧来善,非正受来善;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三昧来善,亦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亦非正受来善。

10、三昧恶善,非正受恶善;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三昧恶善,亦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亦非正受恶善。

11、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

12、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

13、三昧举善,非正受举善;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三昧举善,亦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亦非正受举善。

14、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在本经之中一口气列举了十四个四种禅定,其核心即是三昧与正受二名相。三昧即是正受,从理论上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而从本经中,我们又似乎可以觉察出此二者尚有某些不同,否则就没有必要翻来覆去地变换出各种名称。“定心而离邪乱称为‘正’,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称为‘受’,犹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佛光大辞典)。而《观经玄义分》:“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而三昧称为三摩地,通过三昧可以生起正智慧从而觉悟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受是一种禅定的状态,而三昧是从禅定中悟出一些真知灼见,即由定发慧的必经阶段。(4.19.)

点我:

相关文章

千万要记住,千万不能邪淫

千万要记住,千万不能邪淫

本人年龄25了,邪淫(手淫)7年之久,目前一无所有!可是曾经的我,在学校和亲朋好友眼里是那么的优秀!我沉迷手淫这些年,是度日如年的,让我失去了太多。如今我明白快感...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

净空法师:冤枉生气

净空法师:冤枉生气

譬如现在很常见的事情,你的朋友向你借钱,借了一大笔钱以后赖帐不还你了,你一看到他就生气,一生气就堕一层地狱,再一生气又堕一层地狱,你说你不是冤枉吗?你如果看到他,...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佛经和法师开示汇集:发一念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

如瑞法师:华严与人生智慧

如瑞法师:华严与人生智慧

华严与人生智慧 (2009年12月26日讲于“复旦佛学讲坛”) 演讲/如瑞法师整理/李文静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上午老和尚以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