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880经叙述修习禅法的根本,在于不放逸:“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如是比丘修习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不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转。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禅。”此处将不放逸视作修习禅定的基础,就好比大地,世间人无论建造房屋还是从事一切活动,都是以大地为活动基地,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修习禅定亦得如是,离开不放逸,禅定将变得一无是处。所谓善心专注,就不会昏睡、不掉举,能去五盖。五盖去除而禅定自现,故而881经说,“如是比丘能断贪欲、嗔恚、愚痴”,皆是由于修行不放逸之故。而882经则叙述种种善法均以不放逸为根本。这些譬喻分别是: 1、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 2、譬如坚固之香,赤旃檀为第一; 3、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青莲华)为第一; 4、譬如陆地生华,摩利沙华(素馨蔓花)为第一; 5、譬如一切畜生迹中,象迹为上; 6、譬如一切畜生,师子为第一,所谓畜生主; 7、譬如一切屋舍堂阁,以栋为第一; 8、譬如一切阎浮提果,唯得阎浮名者,果最为第一, 9、一切俱毘陀罗树(黑檀树),乃以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树; 10、譬如诸山,以须弥山王为第一; 11、譬如一切金,以阎浮提金为第一; 12、譬如一切衣,以伽尸国产的细氎为第一; 13、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为第一; 14、譬如众鸟,以金翅鸟为第一; 15、譬如诸王,以转轮圣王为第一; 16、譬如一切天王,四大天王为第一; 17、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释为第一; 18、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 19、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 20、譬如化乐天,以化乐天王为第一; 21、譬如阎浮提一切众流皆顺趣大海,以大海者最为第一; 22、譬如一切萨罗(池),阿耨大萨罗为第一; 23、譬如诸大身众生,罗睺阿修罗最为第一(据说可以遮天蔽日); 24、譬如一切诸神力,以天魔波旬为第一; 25、譬如一切法众,如来众为第一; 26、譬如一切所有诸界苦行,梵行圣界为第一。 第883经叙述各种四种禅定,主要有: 1、三昧善,非正受善;正受善正受善,非三昧善;三昧善,亦正受善;非三昧善,亦非正受善。 2、有禅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禅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住于三昧善,亦住于正受善;非住于三昧善,亦非住于正受善。 3、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亦非正受起善。 4、三昧时起善,非正受时善;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三昧时善,亦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亦非正受时善。 5、三昧处善,非正受处善;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三昧处善,亦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亦非正受处善。 6、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 7、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 8、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 9、三昧来善,非正受来善;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三昧来善,亦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亦非正受来善。 10、三昧恶善,非正受恶善;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三昧恶善,亦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亦非正受恶善。 11、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 12、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 13、三昧举善,非正受举善;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三昧举善,亦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亦非正受举善。 14、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在本经之中一口气列举了十四个四种禅定,其核心即是三昧与正受二名相。三昧即是正受,从理论上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而从本经中,我们又似乎可以觉察出此二者尚有某些不同,否则就没有必要翻来覆去地变换出各种名称。“定心而离邪乱称为‘正’,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称为‘受’,犹如明镜之无心现物”(佛光大辞典)。而《观经玄义分》:“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而三昧称为三摩地,通过三昧可以生起正智慧从而觉悟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受是一种禅定的状态,而三昧是从禅定中悟出一些真知灼见,即由定发慧的必经阶段。(4.19.)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国王、人民,乃至飞鸟走兽,前来听法。 一日,有位放牛老翁,听闻世尊在恒河边为众生开示微妙法门,便拄着柺杖前来恭闻法要。... 从前有三个人,一个眼睛不好,一个耳朵不好,一个脚有点瘸,三个人约好了一块儿去看戏。三个人一边看着,还一边评论着戏演得好坏。眼神不好的人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 『虚妄』,所有一切念头是虚妄的,叫妄想!这个要远离,所有一切境界相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什... 若见沙弥,礼如大僧,勿以位小而不加敬。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不要因为沙弥在僧团中的阶位比较小,而不加以恭敬...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五、天台与华严的思惟特徵 继承魏晋开始中国化的佛学,最大的成就者,当然莫过於台、贤两家。我们把这两家说是最大的成就者,乃是指其所具有的空前的组织体系而言。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