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

漫说《杂阿含》(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993经叙述佛教诗人婆耆舍尊者的赞佛之偈,重点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

婆耆舍尊者是佛陀座下有名的诗人。在作诗方面,可以说与后期中印度的马鸣尊者(生卒大约在100年~160年之间)有些相似。马鸣尊者便是印度著名的诗人,记得二十年前我在读《亚非文学史》时,对马鸣的长篇叙事诗《佛所行赞》以及剧本《舍利弗》(被公认为印度最早的梵语剧本)有着深刻的印象。《佛所行赞》主要写佛陀从出生到涅槃乃至八王分舍利的生平记录,而剧本《舍利弗》具备了梵语戏剧大部分的艺术特征,在印度文学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马鸣尊者在佛学方面也很有造诣,《大乘起信论》据说就是尊者所造实在是不了起的一代大师——关于《大乘起信论》的作者,目前尚争议,说法不一。印顺导师在《大乘起信论讲记》中就提及当时名叫“马鸣”的不止一人,古来即有“六马鸣”之说。而自晚清至民国以降,一些考据家们乃认为该论系国人所造,种种观点莫衷一是。

这位婆耆舍尊者也同样是位了不起的诗人。我们注意到,在阿含诸经中,曾多次见到婆耆舍的身影,有时候佛陀说法结束后,婆耆舍说一段偈颂予以总结;有时逢大众聚会,场面十分隆重,这时婆耆舍尊者会主动请缨,即席作诗助兴,增添了欢快气氛。《增一阿含经》卷三记载:“我声闻中第一比丘,(中略)能造偈颂叹如来德,所谓鹏耆舍比丘是;言论辩了而无疑滞,亦是鹏耆舍比丘。”例如后面的1208经就记载:

“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坐。月初出时,时有尊者婆耆舍,于大众中作是念:我今欲于佛前叹月譬偈。作是念已,即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说,善逝!欲有所说’。佛告婆耆舍:‘欲说者便说’。时尊者婆耆舍,即于佛前而说偈言:‘如月停虚空,明净无云翳,光炎明晖曜,普照于十方。如来亦如是,慧光照世间,功德善名称,周遍满十方’。”

这是典型的赞佛诗,诗中将佛陀喻为十五的圆月那般洁白无瑕和完美无缺。本经也是一样,除了赞叹佛陀的无量功德,还赞叹了诸位上座比丘的殊胜。由于这首诗偈较长,故择其要点而简言之:

一、赞叹诸上座的功德:

1、上座大德们已经彻底断除了贪嗔痴三毒,已降伏魔怨,不再为五欲所系缚;

2、具备甚深的智慧,能够辩才无碍;

3、能够远离尘秽而洁身自好,

4、具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且能方便禅思而无放逸;

5、具备五眼六通,无所怖畏,超绝于六道,得大自在;

6、在自我修持的完善方面,精勤不怠,远离烦恼,三业清净,无牵无挂。

二、对佛陀功德的赞叹:

1、佛陀是世间出世间难得的大圣人;

2、佛陀早已究竟离诸暗冥,是完全意义上的清净寂静;

3、他孜孜不倦地弘阐正法,使未解得解,未证得证;

4、白天里,佛陀像耀眼太阳般的光芒四射;夜晚,世尊又像满月般那样普照大地(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所有的光明都难以与之媲美,

5、佛陀度脱了数不尽的众生,使他们比丘逾超了生死之障,而得究竟的解脱;

6、他降伏一切魔怨,获得无上正觉。

从婆耆舍的这篇诗偈我们不难看出,虽词句极尽赞叹溢美,然大体上总结了佛陀与诸上座各自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即诸上座主要立足于自我道德修为的完善,而佛陀则重点使诸佛子获得更多的教诫解脱之法,这也是佛陀的最高殊胜之处。(7.26.)

点我:

相关文章

寂静法师:幸福人生,需要知恩、感恩、报恩——保

寂静法师:幸福人生,需要知恩、感恩、报恩——保

幸福人生,需要知恩、感恩、报恩——保障生命平安的五条根 【编者按】:本文转自学佛网,是2011年寂静法师于四川德阳万佛寺一次佛七法会上的开示。 记得我前两年到...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

原著:噶玛恰美仁波切讲授:堪布卡塔仁波切稿源:福德海双月刊编译小组接着谈到此生、来世以及中阴(注一)这三个阶段。我们要专一的、持续的、不间断地修持到底,这是非常重...

达真堪布:中阴期间能观出本尊就能往生净土吗?

达真堪布:中阴期间能观出本尊就能往生净土吗?

中阴身里四十九天,能观出来本尊或者阿弥陀佛,是否就能往生到净土?达真堪布答:临终的时候如果能认识一尊本尊或是一道光,你也就成佛了。但是那时候很难认识到,不是我们现...

传喜法师: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传喜法师: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 我们坐在禅堂中,外面风雨交加,可以引起很多联想。 你可以想到尼连禅河,释迦佛陀出家访道,后来就在尼连禅河边,苦行林中一坐六年。印度的雨...

南怀瑾: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南怀瑾: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

阿难化瓜

阿难化瓜

  阿难化瓜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田,见到田里有位年轻女子在看守西瓜,于是阿难上前客气地说道:“施主,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行脚到此地,又饥又渴,您是否可以布施个西瓜,让我回去供养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