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

漫说《杂阿含》(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993经叙述佛教诗人婆耆舍尊者的赞佛之偈,重点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

婆耆舍尊者是佛陀座下有名的诗人。在作诗方面,可以说与后期中印度的马鸣尊者(生卒大约在100年~160年之间)有些相似。马鸣尊者便是印度著名的诗人,记得二十年前我在读《亚非文学史》时,对马鸣的长篇叙事诗《佛所行赞》以及剧本《舍利弗》(被公认为印度最早的梵语剧本)有着深刻的印象。《佛所行赞》主要写佛陀从出生到涅槃乃至八王分舍利的生平记录,而剧本《舍利弗》具备了梵语戏剧大部分的艺术特征,在印度文学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马鸣尊者在佛学方面也很有造诣,《大乘起信论》据说就是尊者所造实在是不了起的一代大师——关于《大乘起信论》的作者,目前尚争议,说法不一。印顺导师在《大乘起信论讲记》中就提及当时名叫“马鸣”的不止一人,古来即有“六马鸣”之说。而自晚清至民国以降,一些考据家们乃认为该论系国人所造,种种观点莫衷一是。

这位婆耆舍尊者也同样是位了不起的诗人。我们注意到,在阿含诸经中,曾多次见到婆耆舍的身影,有时候佛陀说法结束后,婆耆舍说一段偈颂予以总结;有时逢大众聚会,场面十分隆重,这时婆耆舍尊者会主动请缨,即席作诗助兴,增添了欢快气氛。《增一阿含经》卷三记载:“我声闻中第一比丘,(中略)能造偈颂叹如来德,所谓鹏耆舍比丘是;言论辩了而无疑滞,亦是鹏耆舍比丘。”例如后面的1208经就记载:

“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坐。月初出时,时有尊者婆耆舍,于大众中作是念:我今欲于佛前叹月譬偈。作是念已,即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说,善逝!欲有所说’。佛告婆耆舍:‘欲说者便说’。时尊者婆耆舍,即于佛前而说偈言:‘如月停虚空,明净无云翳,光炎明晖曜,普照于十方。如来亦如是,慧光照世间,功德善名称,周遍满十方’。”

这是典型的赞佛诗,诗中将佛陀喻为十五的圆月那般洁白无瑕和完美无缺。本经也是一样,除了赞叹佛陀的无量功德,还赞叹了诸位上座比丘的殊胜。由于这首诗偈较长,故择其要点而简言之:

一、赞叹诸上座的功德:

1、上座大德们已经彻底断除了贪嗔痴三毒,已降伏魔怨,不再为五欲所系缚;

2、具备甚深的智慧,能够辩才无碍;

3、能够远离尘秽而洁身自好,

4、具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且能方便禅思而无放逸;

5、具备五眼六通,无所怖畏,超绝于六道,得大自在;

6、在自我修持的完善方面,精勤不怠,远离烦恼,三业清净,无牵无挂。

二、对佛陀功德的赞叹:

1、佛陀是世间出世间难得的大圣人;

2、佛陀早已究竟离诸暗冥,是完全意义上的清净寂静;

3、他孜孜不倦地弘阐正法,使未解得解,未证得证;

4、白天里,佛陀像耀眼太阳般的光芒四射;夜晚,世尊又像满月般那样普照大地(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所有的光明都难以与之媲美,

5、佛陀度脱了数不尽的众生,使他们比丘逾超了生死之障,而得究竟的解脱;

6、他降伏一切魔怨,获得无上正觉。

从婆耆舍的这篇诗偈我们不难看出,虽词句极尽赞叹溢美,然大体上总结了佛陀与诸上座各自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即诸上座主要立足于自我道德修为的完善,而佛陀则重点使诸佛子获得更多的教诫解脱之法,这也是佛陀的最高殊胜之处。(7.26.)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为什么我们放不下?

净空法师:为什么我们放不下?

蕅益大师在《要解》裡面讲信愿行,讲信,第一个信自己,这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信自己本来成佛,信自己这一生决定可以断烦恼,决定可以成佛道。所以我们相信妄念确实是可以放...

济群法师:安住佛法修学,探寻生命真相——济群法

济群法师:安住佛法修学,探寻生命真相——济群法

安住佛法修学,探寻生命真相——济群法师与青岛居士一席谈 文 / 明智 九月,秋高气爽的午后,青岛龙翔广场迎来了智慧的甘露。2014年9月19日下午,上济下群法...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助念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助念

关于助念 有人认为助念是靠外力改变善恶果报,有失公理与正义,因此助念是邪见。且人尚未死亡就劝人往生有杀生之嫌。对这些问题,个人的看法如下: (一)正确的助念应...

净空法师:感恩的心消业障

净空法师:感恩的心消业障

具缚凡夫,这个缚就是烦恼,烦恼像绳索把我们綑绑起来动弹不得。这是真的,凡夫确实「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佛在经上讲得非常好,「欲知前世因」,我们前世造的是什么因...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第五日 第一堂 修念佛法门的方法,很粗浅地说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完了这一声阿弥陀佛,身心一概放下沉下去,沉到虚空,这是修净土念佛三昧的方法,非常之好,而...

湛如法师: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湛如法师: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印度早期佛教的四大广说与净法原则 湛如 一、引  言 净法(kappa)是早期佛教僧团行为的重要准则,其内容包括僧团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泛指与经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