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功德的现实意义

功德的现实意义

月悟

《佛学大辞典》功德条释曰: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功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关键是世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却未必皆有功德,即有功而无所得。言其有功,因为其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有善因必有善果,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根。梁武帝大力弘扬佛教,初遇达摩祖师很自豪地说:“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老老实实地对他说:“并无功德!”因梁武帝虽大力弘扬佛教,却过于执著希求回报,故无功德。换言之,粱武帝若问:“我的福报大不大?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会说:“甚大!甚大!”可知,功德是善法,是福德;但有善法、有福德,却未必有功德。功德远远胜于善法,胜于福德。功德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离开三无漏学便无功德。持戒不得定,持戒便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便有功德。倘生定发慧,乃至定慧力等,圆融不二,则功德圆满,佛道成矣。菩萨六度亦复如是。同样修布施,如以平等心、清净心行布施而不希求回报,则必有功德;倘以分别心、希求心而布施,则必无功德,仅有福报。是故真正佛弟子,见到别人一心学佛,勇猛精进,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心,还能欢喜赞叹,并且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如此不但成就他人的功德,而且成就自己的功德。这才叫功德无量,真佛弟子!因此,真正学佛的人是律己,并非律人;是修自己,并非修别人。成佛道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凡夫,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实则见他人过如见自己过,自己因而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如何得定?有何功德?如是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因看不惯而加以指责,充其量是有点福德(被指责者可能因此而改过),功德绝对没有。
近代的印光大师,时谓大势至菩萨化身,他常说自己是粥饭僧,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因为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所以印光大师只看见别人的好处,随喜赞叹,殷勤劝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人切不可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才是修行人,别人都是业障鬼、生死凡夫,如是不仅功德修不成,反而成为魔王的眷属,可悲也夫!

摘自《天台随笔》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我今天想要对你们说一说,我在香港时发生的一件事。大约四十年前,香港有一位张玉阶,在二次大战前贩卖假药而发财。后来他将他的伙计推到海里去,自己独吞所有的财产,于是发...

劝一人生净土,​即成就一众生作佛

劝一人生净土,​即成就一众生作佛

因果不虚,世间法布施尚有大利益。清代周安士著的《安士全书》就记载有一则小故事。神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刻碑传世。有人为了牟取暴利,拓[tà]碑将药方印成书卖,最...

【禅语】佛家禅语、佛教经典禅语大全

【禅语】佛家禅语、佛教经典禅语大全

禅语(佛教解释)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禅语解释  禅语指禅话。  “蝉”,音即...

药师山·紫虚居士:现在离释尊涅盘已二千五百多年

药师山·紫虚居士:现在离释尊涅盘已二千五百多年

古今镇压暴动事件时,佛菩萨们应该知道,为什么不予阻止?这是否表示佛菩萨没有慈悲心?又像非洲地区,干旱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人们饥苦不堪,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他们?这...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采宝船返航遇险,居士自杀救众人感动天帝救他活命

过去,佛陀曾是位居士,他与五百商人一起出海采集珍宝,数月之后,采了满满一船。可就在返航途中,船只遇到了风浪,天空电闪雷鸣,云集而来的海神围在船舷四周,好像城墙一般...

南怀瑾:打坐险些投胎做猪

南怀瑾:打坐险些投胎做猪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有片楠木树,再后面有养猪的地方,是把放生的猪养在那里。有一个和尚专门种菜和照顾猪,猪是一对,一公一母,也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