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功德的现实意义

功德的现实意义

月悟

《佛学大辞典》功德条释曰: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功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关键是世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却未必皆有功德,即有功而无所得。言其有功,因为其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有善因必有善果,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根。梁武帝大力弘扬佛教,初遇达摩祖师很自豪地说:“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老老实实地对他说:“并无功德!”因梁武帝虽大力弘扬佛教,却过于执著希求回报,故无功德。换言之,粱武帝若问:“我的福报大不大?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会说:“甚大!甚大!”可知,功德是善法,是福德;但有善法、有福德,却未必有功德。功德远远胜于善法,胜于福德。功德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离开三无漏学便无功德。持戒不得定,持戒便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便有功德。倘生定发慧,乃至定慧力等,圆融不二,则功德圆满,佛道成矣。菩萨六度亦复如是。同样修布施,如以平等心、清净心行布施而不希求回报,则必有功德;倘以分别心、希求心而布施,则必无功德,仅有福报。是故真正佛弟子,见到别人一心学佛,勇猛精进,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心,还能欢喜赞叹,并且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如此不但成就他人的功德,而且成就自己的功德。这才叫功德无量,真佛弟子!因此,真正学佛的人是律己,并非律人;是修自己,并非修别人。成佛道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凡夫,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实则见他人过如见自己过,自己因而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如何得定?有何功德?如是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因看不惯而加以指责,充其量是有点福德(被指责者可能因此而改过),功德绝对没有。
近代的印光大师,时谓大势至菩萨化身,他常说自己是粥饭僧,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因为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所以印光大师只看见别人的好处,随喜赞叹,殷勤劝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人切不可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才是修行人,别人都是业障鬼、生死凡夫,如是不仅功德修不成,反而成为魔王的眷属,可悲也夫!

摘自《天台随笔》

点我:

相关文章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心与奇迹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心与奇迹

一心上莲花学佛群/广州-兰心二姨71了,2013年春节前后开始起病。她尿里含很多蛋白,伴随着全身浮肿,先后去了当地的大小医院救治,肾穿刺也做了,当时给的结论就是蛋...

净空法师: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

净空法师: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

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清净心。得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面是觉,觉是大彻大...

心淡如水福自多

心淡如水福自多

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心淡如水的明白人仍然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因果的问题是佛教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中国上古的典籍中,如《周易》、《尚书》、四书五经等,记载着很多因果的道理。但如果因果关...

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的智慧

救人危急的智慧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受伤很严重,赶快拨110、119,赶快叫救护车来,这一定要做,因为可能慢了一秒都有危险。我们在大方广...

圣辉法师:大地的供养

圣辉法师:大地的供养

大地的供养 圣辉 大地,如同人类的母亲,有着太多的美德:默默的包容、超常的耐力、无私的奉献、无尽的供养……她总是在承受一切的同时(包括人类施加给她的种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