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功德的现实意义

功德的现实意义

月悟

《佛学大辞典》功德条释曰: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功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关键是世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却未必皆有功德,即有功而无所得。言其有功,因为其人修种种善法,做种种好事,有善因必有善果,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根。梁武帝大力弘扬佛教,初遇达摩祖师很自豪地说:“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老老实实地对他说:“并无功德!”因梁武帝虽大力弘扬佛教,却过于执著希求回报,故无功德。换言之,粱武帝若问:“我的福报大不大?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会说:“甚大!甚大!”可知,功德是善法,是福德;但有善法、有福德,却未必有功德。功德远远胜于善法,胜于福德。功德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离开三无漏学便无功德。持戒不得定,持戒便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若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便有功德。倘生定发慧,乃至定慧力等,圆融不二,则功德圆满,佛道成矣。菩萨六度亦复如是。同样修布施,如以平等心、清净心行布施而不希求回报,则必有功德;倘以分别心、希求心而布施,则必无功德,仅有福报。是故真正佛弟子,见到别人一心学佛,勇猛精进,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心,还能欢喜赞叹,并且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如此不但成就他人的功德,而且成就自己的功德。这才叫功德无量,真佛弟子!因此,真正学佛的人是律己,并非律人;是修自己,并非修别人。成佛道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凡夫,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实则见他人过如见自己过,自己因而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如何得定?有何功德?如是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因看不惯而加以指责,充其量是有点福德(被指责者可能因此而改过),功德绝对没有。
近代的印光大师,时谓大势至菩萨化身,他常说自己是粥饭僧,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因为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所以印光大师只看见别人的好处,随喜赞叹,殷勤劝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人切不可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才是修行人,别人都是业障鬼、生死凡夫,如是不仅功德修不成,反而成为魔王的眷属,可悲也夫!

摘自《天台随笔》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癌症很痛苦,他念头一转,居然没有痛苦

净空法师:癌症很痛苦,他念头一转,居然没有痛苦

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大智,这是本智,这是世界上第一等智慧的人。为什么?他这一生成佛,那还得了!这还不是普通人,他不是成菩萨,不...

达真堪布:生命无常,当下是你唯一​

达真堪布:生命无常,当下是你唯一​

珍惜机缘。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自由自在,什么也不缺,就差自己没有好好取舍善恶,没有精进学修了。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法门,有这么好的机缘,有这么好的条件...

慧光法师:慈悲·智慧·圆满

慧光法师:慈悲·智慧·圆满

慈悲·智慧·圆满 --慧光法师--   我们学佛从慈悲开始学起,慈悲是成佛的根本。佛法以慈悲为根本,佛法以智慧为究竟。 没有慈悲就没有佛,所以...

济群法师:佛教四观教你遇事不生气!

济群法师:佛教四观教你遇事不生气!

不随嗔心跑当我们面对逆境或受到伤害时,应以智慧观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随着嗔心跑。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可选择其中之一观即可: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

《百业经》:供施功德得佛授记95

《百业经》:供施功德得佛授记95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

女子患抑郁症跳河自尽 小伙不会游泳拉铁链救人

女子患抑郁症跳河自尽 小伙不会游泳拉铁链救人

 天冷、水冷、心更冷,妙龄女小蔡跳入福州西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不会游泳的过路男子拼命相救,民警帮她买了整身衣物,就连服装店老板也送鞋给她穿。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