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1.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心情不舒畅、内心有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去责怪别人,去责怪外在的环境,觉得今天事情做不成功、做不好是别人的原因,是因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原因,是因为外在环境条件的原因,非常容易觉得我们做不好、做失败,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其他的原因。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成功了,是自己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做一件事情成功、失败的根本原因在自己,外在的境界、外在的人事物都是一种缘而已,是第二位的。外在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境界、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管有无形相都是短暂的。当你的心去缘它的时候,只是那个时候存在的一个特点,事实上,它在第二个念头、第三个念头、一天、两天的时候,外在的境界,外在的人事物又在发生变化,不断在变化,无量无边的变化。
这些都是因果的一些现象。虽然在变化,但能够说明因果。为什么变化呢?因为有生灭,心心念念都是在生生灭灭。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样一个境界,了解到这样一个道理——外在的事情是无常的,我们的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束缚住,心就不会太在意外在的得失、是非、成败。唯有如此,我们的心才能够用在佛法的观念上,才能够用到佛法的学和修上。也就是真正能够知道,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在自己的心上来突破,在自己的心上来努力。
2.解脱束缚靠智慧
为什么要解脱呢?因为你被束缚,就跟一个人被捆绑起来一样。一个人手脚被绑起来很难过,把这个捆手脚的绳子解除,就自由了。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的。你被烦恼、无明、业障捆绑起来,障碍住,心就不自由、不自在、不快乐、不健康了。我们只有把内心当中的那些烦恼、束缚,那些捆绑的绳子,一层又一层、一条又一条、一根又一根地拔除掉,把它剪断,那我们才会解脱,这些束缚才会去掉。
解脱束缚及障碍要靠智慧。我们外在的身体被捆绑住是有具体的东西 ——具体的绳子把我们捆住,而我们内心是被自己的观念锁住。我们认识方面的片面、错误、执著把自己束缚住、卡住,心被卡死了,被关死了,就想不开,心量就打不开。
3.超越情绪
一个人一生在社会中生活几十年、工作几十年,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说是自己和自己在踢球,自己和自己在赌球。如果从无限生命来看待,自己在世间种种的成功与失败,就犹如我们在看一场戏一样,在看一场电影、看一部片子一样,这个戏里、电影里所上演的得与失、是与非、恩与怨,所有的曲折、伤害,自然而然也就无足挂齿。我们知道这个电影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它是幻化的 ——如梦如幻,不是实在的,只是在演戏,在看电影。
当我们在看戏、看电影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心也会被电影里边演员的喜怒哀乐牵动,自己也会跟着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电影里面高兴的时候我们也会高兴,里面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痛苦,里面悲哀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悲哀。通常人的情绪跟剧情比较容易相应,所以看喜剧影片就容易看得很高兴,看悲剧就容易悲哀。
这样一种看法,跟我们用佛法的观点来看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佛法的业果来分析,他为什么会高兴,为什么会悲哀呢?高兴是有原因的,悲哀也是有原因的。从更高的一个层次来讲,悲哀、快乐、欢喜都是世间的情绪, “苦、乐、忧、喜、舍”都是五受里面的一种感受,都是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超越的对象。欢喜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也是短暂的,也是一种内心的起伏,它和悲哀的情绪本身是一体两面的,都是内心当中的缺陷。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去认识自己在世间的价值、意义,自然而然就不会太在意一些境界了。反过来说,内心就不会被这些境界所左右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3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3

(二)勘破生死能勘破生死,就能悟道,如果执着生死,是无法开悟的。过去,有一位很美丽的小姐下了决心要参禅,向一位老禅师请教说:‘禅师啊,我要怎样来参禅悟道呢?’禅师...

星云大师: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星云大师: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生气是从嗔恨心发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时候,遇到受伤害的时候,遇到受委屈的时候,就要生气。人一旦生起气来,往往失去理性,对别人没有一点尊重,没有一些包容,只有尽量...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寻法品 87.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二)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二)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1],...

净界法师: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净界法师: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我对这句话很感动!一个人临命终时保持寂然无声,这是什么境界呢?我们一生的修行...

心中常种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

心中常种三福田敬田恩田悲田

佛法把福分成三种,叫三福田。福田是什么?就是可以生出你有福的缘分叫福田。你这个人有没有福气,有没有福分,就是要看你的“三福田”。怎样得到这个福田呢?首先要恭敬地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