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2

二、如何开悟?

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诗偈来表达他的心境:“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的梅花,终于开悟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有的禅师多以日常生活为机缘而开悟,譬如:永明延寿禅师听到柴薪落地的声音,而豁然大悟:“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香严智闲禅师在锄田的时候,偶然拾起一块瓦片,往后一丢,瓦片击到竹子,“空!”地一声,他便悟了,脱口说道:“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南宋时的张九成,夜半听到青蛙鸣叫的声音,恍然大悟,写了一首偈子:“春天月下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与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这就是闻天籁而启开了智慧。种种前贤的证悟昭彰如在耳目,试问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究竟听到了多少天籁呢?

有的禅师看到花绽花落开悟了,听到泉流蛙鸣开悟了,有的禅师打破了杯盘碗碟而开悟了,甚至有的禅师摔了一跤而开悟了。譬如有名的柴陵郁禅师骑驴过穚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而见到自性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有的禅师却见到衣服上的一根毛而开悟。唐朝时候,有一个以树为家的鸟窠禅师,因住于树上而得名。他有个学生跟随着他学了十六年之久,禅师却不曾特地为他开示法要。有一天,这个学生忍不住了,向鸟窠禅师告假回家,禅师问他:

‘咦!你在我这里不是很好吗?你要到哪里里去呢?’

‘我要去参学。’

‘为什么要去参学?’

‘我要去研究佛法!’学生说。

‘啊!我这里也有佛法呀,你何必走呢?’

‘可是,师父,我跟随你十六年了,你从来没有讲过佛法?……’

鸟窠禅师听他这么说,不疾不徐地从破烂的衣服上抽出一根毛,对他说:

‘你看,这不是佛法吗?’

学生一看,当下就豁然开悟了。他因为这一根布毛而领悟到佛法大意,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所以后人就称他“布毛侍者”。我现在不要说只拿一根毛,就是把整件衣服拿给大家看,大家会开悟吗?好比收音机要调准频率,照相要对好焦距,才能声音清晰,影像鲜明。悟也要机缘和合,针锋相对,才能参透消息。悟是水到渠成,悟是一针见血。那么我们一般人要如何才能开悟呢?我举出几点意见:

(一)身心俱放

有时候我们不仅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放不下,甚至连外在的身体也很执着,为了这身心的桎梏,我们受了种种的辛苦,如果能把身心统统放下,自然就能解脱。

在印度,有一位名叫五通梵志的婆罗门外道,由于他只证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五种神通,少了一个漏尽通,烦恼未尽,不能解脱。有人就劝他说:

‘你应该去向佛陀请教问道,他会帮助你证得漏尽通的!’

五通梵志接受了劝告,捧着两盆鲜花要去供养佛陀向他请益。佛陀看到五通梵志迤逦走来,就对他说:

‘梵志,放下!’

梵志一听佛陀如此说,赶快把左手上的一盆花放下。佛陀看了,还是说:

‘梵志,放下!’

梵志又把右手的花放在地上,两手空空了。没想到佛陀还是说:

‘放下!放下!梵志放下!’

梵志一听,心想:‘老是叫我放下放下,都放下了,再没有东西可以放下了啊!’

佛陀大声叫他:‘梵志!你放下啊!’

这时候,梵志‘噢──’想通了,原来不是叫我把花放下,是叫我把身心放下!

我们老是在身心慾求上、人我是非上、功名利禄上贪求执着,不能俱放,一日不放下这些五欲尘劳,就一日不能与道相应,洒脱自在。

 

点我:

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佛法的修学,旨在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本人,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果对於这些事情,明白了、清楚了,这个人就叫做佛,就...

嘎玛仁波切:三样最珍贵的财富

嘎玛仁波切:三样最珍贵的财富

拥有健康的心灵才是真福报,佛教徒拥有虔诚心才是真福报。现在的社会,人口越来越多,住房越来越小;高楼大厦林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有隔阂。但很多时候彼此间的福报是会相互...

救病人的好生之德比救他的命重要

救病人的好生之德比救他的命重要

现在最可怕的病就是癌症,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其实癌症没有那么可怕。有本书,叫做《天下无癌论》。写得很好,大家可以去看。里面讲到了,化疗放疗只会让人早死...

嘎玛仁波切:这是临终关怀很重要的程序,能帮助临

嘎玛仁波切:这是临终关怀很重要的程序,能帮助临

关怀的方式很多,重点是在心灵层面上。一个人,特别是在年纪大时,在家居士、大修行者都一样,随着整个“四大”的衰弱,心灵上会比较倾向小朋友。就像对待小朋友需要哄一样,...

温金玉教授:人间佛教一使臣——悼念惟贤长老

温金玉教授:人间佛教一使臣——悼念惟贤长老

人间佛教一使臣—— 悼念惟贤长老 温金玉 2013年2月2日,临近春节时分,惟贤长老于重庆南岸区涂山寺圆寂,世寿93岁。又一位佛门大德离我们远去。悲愿无边忽示...

印光大师:修持戒行,为末世众生,度脱生死苦海,

印光大师:修持戒行,为末世众生,度脱生死苦海,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有云,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