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 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袖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是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

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必然要求适应宗教内容的需要。但是,佛教艺术并不因...

仁清法师: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

仁清法师: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

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但是我们很多佛弟子,知道有财神都是民间的财神。观世音菩萨用慈眼,慈悲的关照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发现有很多想学佛想修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

打坐是不是修神通最快的方法?

打坐是不是修神通最快的方法?

  问:尊敬的法师,打坐是不是修神通最快的方法呢?师答:遵循正确教导的禅修所产生的感觉里,也有很多是相似神通的,但不是真正的神通。当你真正修出寂止了,有禅定的时候...

净空法师:一天到晚念佛,还会生气,还会跟人吵架

净空法师:一天到晚念佛,还会生气,还会跟人吵架

一天到晚念佛,还会生气,还会跟人吵架,那怎么行?从第二福再往上提升,这是第三,大乘菩萨所修的,有四句。第一句「发菩提心」,重要。《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往生的经文,「...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一、放下面子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二、放下...

学诚法师:皈依佛法僧 开发戒定慧

学诚法师:皈依佛法僧 开发戒定慧

皈依佛法僧 开发戒定慧 2011年1月1日,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北京龙泉寺举办为期三天(1月1日——1月3日)的元旦法华法会。下午三点,师父为发心皈依的信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