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活活泼泼地应用。

这一条非常重要,学而不用,不如不学。

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我们学佛要活学活用。

就像读书一样,如果读死书、死读书,就成了“书呆子”。学佛也是这样,死学佛、学死佛,把佛学死了,就成了“佛呆子”。

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好像熟读兵书而在战场上不会打仗一样。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俗话所说的“食而不化”。

平时经论读得多,也念佛,也参禅,就是不知道怎样工作,怎样过日子,不知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他所学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对于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他都没能透彻地理解和消化,所以不会用。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经常说的“佛事”。

什么是佛事?佛事是觉悟众生之事。而现代的佛事,多是诱导众生迷惑之事。

我们看到世尊给我们留下来的佛教变了质,真是痛心疾首!但痛心疾首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自己真正觉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将佛法回归到佛陀教育。佛法确实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我们认真努力依教修行,自己立志做一切众生的榜样,家庭是一切家庭的好样子,道场是一切道场的好样子。

这样推展至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点点滴滴都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样才能符合佛陀教化众生的目的。这样的修学才是佛陀的真实弟子,佛陀的好学生。

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同修们,听经闻法,都能有这样的体会,都能有这样的觉悟。让我们在菩提大道上一路同行并共勉!

真正的修行之人,诸佛菩萨,即使倒驾慈航回到六道教化众生,所示现的依旧是苦行。

不但出家是苦行僧,即使在家示现为达官贵人,依旧以苦行作为世人的典范,唤醒世人对于权位、名利应当放下,不可以迷惑。他们不仅言教,表现出是伟大的身教,做好榜样给我们看。

所以,觉悟的人示现在世间,目的非常单纯,续佛慧命,利益众生。最重要的是唤醒众生的迷惑,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亦即一切经论里所说的。

然而,现代学佛人,很少有真善知识指引深入经藏,出家人也不例外,很少有人能体会如来的真实义。因此,佛法在当前社会表现的佛事,恰恰与经论所说的颠倒。

佛门经常说的“离苦得乐”,我们现在就得到,现前就离苦,现前就得乐。二十年学佛,我离苦了,我得乐了,我得到了真实的受用。

假如说,如果说来世、说将来能够离苦得乐,这个话我未必能够相信,因为我没有得到真实受用,现在我相信,佛法的真实受用就在当下,你能不信吗?

茶余饭后 (第4集)—— 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 (上)刘老师讲于2019年10月8日

 

点我:

相关文章

明海法师:打坐时腿疼怎么办?禅堂里那些规矩就是

明海法师:打坐时腿疼怎么办?禅堂里那些规矩就是

打坐时腿疼怎么办?禅堂里那些规矩就是帮你调身的坐禅时腿痛,有没有什么妙法能快速解决呢?没有!只有咬牙忍,咬牙坚持。反正第一疼不死,第二腿不会痛断。从古至今没听说哪...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 此一特殊形态之形成,不用说,一是顺应中国语言的思惟形式,而展开了一种迥异印度的思想特色。而同时又综括了中印两种特异的精神内涵,开...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将日常生活​与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将日常生活​与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拉回来,特别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总把三、四十岁,精强力壮的事拿来回想,“当年我怎么样、怎么样!”、“过去我又如...

孕妇遭遇车祸,危难之际靠这招化险为夷

孕妇遭遇车祸,危难之际靠这招化险为夷

我本人只是工作之余偶尔念佛,近来因逢假期且正值孕晚期,所以经常称念弥陀名号,但从来也没想到这句名号会成为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2019年7月15日晚饭后,我和婆婆两...

净空法师:临终看到的已故亲人,多半是冤亲债主,

净空法师:临终看到的已故亲人,多半是冤亲债主,

有同修跟我讲,他说他到殡仪馆去助念,我说那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殡仪馆是做超度佛事,不是助念,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助念是病人还没有断气,这个时候是关键时刻,我们在...

宣化上人:最彻底的布施

宣化上人:最彻底的布施

出世俗的家,出烦恼无明的家,出三界的家。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住宅,以及种种精美的资生之具。如是众多高贵的物资,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