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活活泼泼地应用。

这一条非常重要,学而不用,不如不学。

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我们学佛要活学活用。

就像读书一样,如果读死书、死读书,就成了“书呆子”。学佛也是这样,死学佛、学死佛,把佛学死了,就成了“佛呆子”。

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好像熟读兵书而在战场上不会打仗一样。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俗话所说的“食而不化”。

平时经论读得多,也念佛,也参禅,就是不知道怎样工作,怎样过日子,不知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他所学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对于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他都没能透彻地理解和消化,所以不会用。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经常说的“佛事”。

什么是佛事?佛事是觉悟众生之事。而现代的佛事,多是诱导众生迷惑之事。

我们看到世尊给我们留下来的佛教变了质,真是痛心疾首!但痛心疾首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自己真正觉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将佛法回归到佛陀教育。佛法确实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我们认真努力依教修行,自己立志做一切众生的榜样,家庭是一切家庭的好样子,道场是一切道场的好样子。

这样推展至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点点滴滴都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样才能符合佛陀教化众生的目的。这样的修学才是佛陀的真实弟子,佛陀的好学生。

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同修们,听经闻法,都能有这样的体会,都能有这样的觉悟。让我们在菩提大道上一路同行并共勉!

真正的修行之人,诸佛菩萨,即使倒驾慈航回到六道教化众生,所示现的依旧是苦行。

不但出家是苦行僧,即使在家示现为达官贵人,依旧以苦行作为世人的典范,唤醒世人对于权位、名利应当放下,不可以迷惑。他们不仅言教,表现出是伟大的身教,做好榜样给我们看。

所以,觉悟的人示现在世间,目的非常单纯,续佛慧命,利益众生。最重要的是唤醒众生的迷惑,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亦即一切经论里所说的。

然而,现代学佛人,很少有真善知识指引深入经藏,出家人也不例外,很少有人能体会如来的真实义。因此,佛法在当前社会表现的佛事,恰恰与经论所说的颠倒。

佛门经常说的“离苦得乐”,我们现在就得到,现前就离苦,现前就得乐。二十年学佛,我离苦了,我得乐了,我得到了真实的受用。

假如说,如果说来世、说将来能够离苦得乐,这个话我未必能够相信,因为我没有得到真实受用,现在我相信,佛法的真实受用就在当下,你能不信吗?

茶余饭后 (第4集)—— 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 (上)刘老师讲于2019年10月8日

 

点我:

相关文章

济群法师:出家意味着什么

济群法师:出家意味着什么

出家意味着什么 出家,不仅意味着外在形象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离开家庭进入僧团,更关键的,是出五蕴的家,出烦恼的家,出三界的家。这需要我们尽形寿...

海涛法师:回向要注意些什么

海涛法师:回向要注意些什么

好,大家,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要回向。在佛教里面,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会产生一个影响力,叫做业力。人的命运,就是被掌控在这个业力里面,富有、贫穷、做神、做鬼,都是业...

正慈法师:禅的人生智慧

正慈法师:禅的人生智慧

禅的人生智慧 ——正慈法师在爱康医院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2010年8月15日)是个很难得的因缘,我们前天跟王总一起吃饭,谈到说想今天...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有过放生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众生是有灵性的;当我们将乌龟、鱼、虾之类的生物放到水里时,他们往往会回过头来向我们点头致意,由此可以证明它们是有灵性的。放生的目的当然不...

你这样回向,功德最大!

你这样回向,功德最大!

为什么说“回向”,功德大“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每位道友很重要,你一天到晚都可以回向。我说啊,磕一个头,功...

正慈法师:指钦比丘往生起龛说法

正慈法师:指钦比丘往生起龛说法

指钦比丘往生起龛说法 尘缘既断,苦尽示灭; 念身无常,谛道自在。 时维往生比丘宝通堂上指钦法师觉灵。一九九四年出家,礼本寺监院,透华老法师为师。于九八年求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