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悟法师:出家人的生活教育

出家人的生活教育

文/如悟法师

圆光佛学院非常重视出家人的生活教育。要培养僧才,除了传授佛法义理之外,更须将佛法理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才符合“解行并重”的学法态度。出家人的生活,是从规律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谈到规律生活,必然是非常单调、孤寂、平淡的。每天过相同的生活,例如早晚两堂功课、二时临斋、听经闻法、参禅念佛、遵守戒律、打扫环境、为寺众服务、以及利生宏法。出家人的生活,没有任何逸乐、物欲,因此,你自然会感觉单调,好像生活情趣全无,有些人形容这种青灯木鱼伴随一生的出家生活为“灰色人生”。

那些对佛法没有认识,对出家生活不了解的人,以本位主义所下的判断,是非常错误、不客观、非理性的。世俗人,心灵空虚,精神没有寄托,疯狂追求物欲、情欲生活,饮酒作乐,唱歌跳舞,赌博吸毒,过各种靡烂生活,自以为这种享乐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而不知这种不正常又没有规律的生活,消耗身心体力最厉害,当他有经济困难时,便产生了各种犯罪造恶的源泉,社会风气这么坏,道德沦丧,都是起因于个人的物欲太重,为了排除寂寞、单调、孤寂的生活,痴迷的追求那种靡烂生活,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弄得人人在恐惧不安中过活。究竟灰色生活好?还是靡烂生活好?有智者应该有所选择。

出家人的生活,在修道过程里,是没有假期的,必须时时刻刻都如法如律,不可放逸。一生过修行生活,必然异常单调寂寞,如果能使内心平静,修道就容易成就。如金刚经所说:“能够安住其心,才能降伏其心”。所以出家人要过规律单调的生活,这样心才能安定下来,才能长养圣胎,不为外面花花世界所诱惑,根尘烦恼自然日愈清净,就有力量降伏自心,才能断尽一切尘惑,证果就有希望。

总之,学佛出家的人,生活不正常,就会无法安住。心过于散乱放逸,会导致情绪不稳,精神不济,道心就会渐渐消失,这种不良现象,后果真不堪设想。因此,学院对学僧的要求,必须落实在规律生活中,大家要精进,生活作息要正常有规律,上殿、用斋、就寝、闻法皆须如法如律,养成好习惯,不要将来出了校门,回到自己常住时,生活作息,比没有读过佛学院的人还糟糕,那就完全失去了来此受教育的目的,有负于己,也有负师长父母的一番苦心了。

能否过有规律的梵行生活,对于出家修道是否有成就,是决定性关键。试想:出家人为什么会退失道心,这条修行的路走不下去?究其原因,无非生活秩序乱无章法所造成的。如果生活起居正常有规律,不仅身安道隆,禅悦为食,道业自可达成。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出家人的生活教育,务使来受教育的学僧,能在正常规律的生活中培育僧格,成为品德健全的僧宝。古德们教诲“随众生活,随众作息”,有其至深的哲理存在,我们后生晚辈应按照古德的教育理念,养成出家人应该具有的僧格,这是每位出家人所应遵守,所应尽的本分。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发心,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佛门龙象,为佛教前途继续奋斗!

点我:

相关文章

供灯千篇文三十八:供灯之关于出家

供灯千篇文三十八:供灯之关于出家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每写一遍圣号,大家就跟我诵念一遍圣号,生活就会有大不同。供灯的这几年里,除了供灯之外的问题,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

净空法师:不再挂在心上了就是真放下了

净空法师:不再挂在心上了就是真放下了

我们现前的社会,六道、十法界这些相,蒙佛菩萨为我们说法,说清楚了、说明白了,我们就觉悟了。这个“晓”就是觉悟,就是诸法实相。我们就明白了,明白了之后怎么样?就会把...

道证法师:恭敬礼敬的当下,是在开发我们的佛性和

道证法师:恭敬礼敬的当下,是在开发我们的佛性和

恭敬就是佛性的光明,因为骄慢、瞋恨的心,对我们的束缚很重,它会使我们很痛苦,没办法发挥佛性的光明,使我们失去我们的福报。所以这条菩萨戒,就是要教我们解脱骄慢和瞋恨...

濑户内寂听:心经修习课:不烦恼的活法——被感官

濑户内寂听:心经修习课:不烦恼的活法——被感官

3. 被感官支配的生活,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我们不要把佛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有沉香味的东西,一种来自外国的洋东西,而应该把神、佛理解为宇宙的大生命。 让我们回头再看...

嘎玛仁波切:茫茫人海中,所有来到你面前的缘分,

嘎玛仁波切:茫茫人海中,所有来到你面前的缘分,

很多人都喜欢《心经》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文,以为佛陀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没有的,不存在的,所以你干什么都没事儿,心不用去挂碍……但佛陀并不是这个意思。这句...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古人告诉我们,特别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道业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个注解一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的当中,底下这几行文大家要好好的去念念。在家由於取五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