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别让书本变成生命的枷锁
别让书本变成生命的枷锁 ◎陈亦新:一些大德并不提倡弟子看很多佛书。 ●雪漠:是的,他们自己也很少看。因为看书的目的不是要把书上的知识变成枷锁,让自己用更多的名相、概念来捆绑心灵。当人用知识把自己的眼睛遮住,对待什么事情都用他的知识去衡量时,就会对修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现在,许多人不仅有各种烦恼障,比如贪婪是一道蒙眼布,仇恨也是一道蒙眼布,愚昧又是一道蒙眼布,怀疑、嫉妒等等仍是蒙眼布,还要再加上所知障,层层叠叠地蒙在眼前,你就根本看不到一点儿光明,就会往复在六道轮回的痛苦之中。所以,看书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修道的营养,并在心性方面得到一种启发。如果看了某些书后产生了邪见,就不如不看。 比如,有一个格西,按照书中的教授,他一辈子沉重不堪地始终在思维地狱的痛苦和六道的痛苦。当地狱之苦成为他人生中摆脱不了的噩梦时,他非常害怕自己死后会堕入地狱,要是他修得不好的话,他也许真的就会下地狱了。他好像一个抱着珍贵杯子的人,心里总想着不要掉下去,不要掉下去,最后杯子偏偏摔下去了。 所以,你必须明白,思维六道之苦、思维地狱之苦,是为了让你远离它而向上,并不是让你陷入痛苦之中。如果你把思维六道之苦,变成可能随时会降临的巨大的灾难,变成悬在头上的一柄剑,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着,那么活着时是痛苦的,死后肯定也会痛苦。 究竟地看,地狱是你的心和行为感召的。如果当你死的时候,或在中阴身的时候,突然想起你做了什么恶事,要堕入地狱,那你就肯定会堕地狱,那是毫不含糊的。所以,地狱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是存在的。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人饿极了,在没有问别人的情况下,就拿了和尚的馒头吃。后来,这个人觉得偷了僧人的东西肯定会堕入地狱,就整天想这事,非常害怕。因为这一执著,他死后就真的堕入地狱了。但在我眼中,地狱也是本尊的净土,地狱的众生也都是母亲。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朋友经常有病,他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好多魔。后来,在书上看了防护轮观修法,就每天观修。每天他都把防护轮观得非常清晰。有一天,他可能观得不太清晰,就得病了,然后动了手术。出院后他就对人说,我的防护轮没有观好,魔进来了,让他动了手术。而我从来不观防护轮,我觉得这世上没有魔,所有众生都是母亲。魔也罢、动物也罢,我都会像一个儿子对待母亲那样地对待他们。我很健康,并不因为我没有观想防护轮,魔就会来欺负我。 这就是不同的心念产生的不同结果。当你觉得身边充满了魔,总想欺负你的时候,你肯定会受欺负。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净土,那么它就是净土。 所以,读书的目的,是让它变成营养,而不是变成枷锁,更不是了叫书中的知识弄乱你的心、弄坏你的生存环境。对于我来说,看书就等于修行,修行就等于看书,当然我也不执著书,书只是我的最重要的心灵营养之一。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六祖坛经》行由品 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前几天我碰到个师兄说现在要禅净双修,我问什么叫禅净双修呢?他说禅是禅宗... 漫说《杂阿含》(四十七) (卷四十七)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 关于给孤独长者的事迹,佛经中有很多记载。经...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古来修道人,他们在修行时,特别注重求菩萨加持开智慧,消业障。这些菩萨加持修行人开悟的故事,在佛教各大名山都有,而尤其以五台山最多。历来要弘法利益众生,就需要智慧,... 常住,在佛教中有多种解释,一是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二是佛果;三是寺院财物。常住之「法恒常永住」 常住,是指永恒的法身慧命,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人世间有三件事最不容易克服,就是饮食、男女和睡眠。一打坐腿就发麻发痛,皆因肠胃不清之故。辟谷这个法门不能随便试,如果不会服气的话,肚子一饿,胃壁互相摩擦,会搞得胃... 六、精进品 78.妙喜苦行寻宝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地盘上,有一商主名为现喜部,他有一子名为妙喜,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待现喜部去世后,为满足众多乞讨者愿望,妙喜决定前往大海取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