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9月23日,学诚大和尚在刚刚启用的德尘居佛堂为弟子们作了开示——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大和尚教诫:在学习佛法时常常会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烦恼,这些都在所难免,这是我们修行的开始。
今天在德尘居的讲堂同大家讲佛法,也是第一次在这个讲堂讲法。这个讲堂启用不久,还比较新,所以大家来这里都会有一种新的感觉、新的面貌,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一、佛法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
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多生多劫以来,我们都在六道当中轮回,头出头没。今天,我们能够来到清净的三宝地,与这么多非常优秀的出家同学、在家同修一起修学佛法,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尤其在末法时代更是不可多得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发心纯正、知见正确的人,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照着佛陀的教法去实践?换一个角度看,在未接触佛法以前,我们身边是一些什么人,我们认识结交的是一些什么朋友?我们现在身边是一些什么人,是一些什么朋友?过去那些朋友天天告诉自己一些什么内容,我们自己又是同对方天天谈些什么话题,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有时候一回想就会觉得很害怕,也会觉得很无聊,更多的情况下会觉得无奈、无助。这些大家都能感受得到,觉察得到。来到三宝地以后,接触良师益友和同行善友后的那种欢喜快乐,那种自己对生命最深层次的体验、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们所得到的佛法的真实利益,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创造的,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发明的。我们都是跟佛法僧三宝,跟历代的祖师大德、善知识学习的。未成佛以前要一直学习,难学能学,尽一切学。我们都是在学习的阶段、修行的阶段、完善自我的阶段、超越自我的阶段。不仅我们在家的同修要学,我们出家的同学亦复如是,更需要学,要学得更好,才有能力去带动在家的同修,大家一起来学。只有我们学得比较久、比较长的同学越来越好,才有能力更好地护持僧团,才有能力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进入三宝地,进入佛门,共同修学佛法。这就是我们生命同佛法的联系,佛法在自己生命当中扎根的体现。
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常常会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烦恼,这些都在所难免。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我们遇到烦恼、发现烦恼的时候就是我们修行的开始。如果我们不学佛法,会认为有烦恼很正常,甚至会认为只有把烦恼发泄出去,烦恼才不会在自己内心留存。佛法对这点的认识刚好相反。因为我们内心有烦恼的种子、有业的种子、有烦恼业的原因,就会导致对外在的人事物种种境界非理作意、虚妄分别,一大堆错误的、片面的看法和见解都会出现。

点我:

相关文章

宏圆法师:供养诸佛的福德,亦不及持诵《金刚经》

宏圆法师:供养诸佛的福德,亦不及持诵《金刚经》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

佛教故事:何事最快乐

佛教故事: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彼此谈论着世间万物何者最可爱,最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一位说:“正当春天百花怒放,...

如何知道他是一位圣者?

如何知道他是一位圣者?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比丘们!尚在修学而无他心神通的比丘,如何透过观察验证,知道那已经全然正觉的如来呢?”  “世尊!您的教导,是我们了解法的根源,请为我们说吧!...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我们是在造佛这个房子的基础,必须要从持戒着手做起。◎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妙语堂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法...

百业经:(74)圣身父子·害怕被杀出家证果

百业经:(74)圣身父子·害怕被杀出家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