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流中继续沉沦。

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解脱的生活?戒,为防非止恶之义,以此帮助我们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续。需要注意的是,戒律不只是一种行为约束,因为心才是一切行为的源头。所有习惯,都是心理活动的延续。我们止息不良行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这才是持戒的关键所在。

我们希望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要立即停止心行的不良发展。所以,我对戒律的定义是——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生命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正是取决于我们的心行。心念会成为心态,心态会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性格,性格会成为人格,人格会成为生命品质,决定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是生命发展的因果。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根源就在于每天的起心动念。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是我们所有想法和行为的积累。我们想过、做过的一切,在客观上会消失,但内心却会忠实记录每个行为产生的痕迹,并逐步积累力量,最终造就我们的人格和生命品质。

在佛教中,将生命形态归纳为十法界,即六凡四圣。六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道,分别为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和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四圣,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这些生命形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各自的所作所为决定,由各自的不同选择决定。

对一般人来说,面对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身不由己的。但对学佛者来说,应该看清生命发展的轨道,从而主动选择,把握未来。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进行检查,对照当下的行为是否和戒律相应,是否和佛菩萨的行为相应。一旦发现这些心行将带来不良生命结果,应立即停止其相续。否则的话,最后必然走向恶道。所以,戒律也是帮助我们选择善恶之道的交通规则。

如果我们认识到戒律的作用和意义,就不再会觉得戒律是一种外在约束。没有谁不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没有谁不愿意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基于对生命的负责,我们一定会自觉约束自己,自觉以戒为师,因为这是抵达解脱的基础。

点我:

相关文章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临终关怀,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应用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临终之时,外在因色身四大分离,内在因死别牵肠挂肚,致使身心饱受极大痛苦。一般人临终,正念分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人很少,身心痛苦、业障现前、苦...

大蒙​山施食仪轨

大蒙​山施食仪轨

蒙山施食,旨在利济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县。宋时有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四川蒙山,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净空法师: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

古人告诉我们,特别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道业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个注解一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的当中,底下这几行文大家要好好的去念念。在家由於取五尘,这...

世间上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在关系上出了问题

世间上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在关系上出了问题

1 每个人都是这样密切地与他人相关,所以当彼此的关系断裂时,才显出空旷无助的凄楚。断裂的原因,可能是误解、背叛、欺瞒、争吵、鄙视……死亡当然是最彻底的断裂了。生命...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遇到是非时,佛教你怎么处理编辑:净尘生气时怎么办?生气时,可以:要小声说话,保持平静微笑的态度。不要给人知道自己生气,暂时离开现场,到室...

回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看看经典怎么说

回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看看经典怎么说

很多佛教仪轨的最后都有回向文,其实就佛法的观点,我们在任何时候,做的任何功课、修行,都一定要记得做功德回向。回向的力量有多大,看看经典怎么说。广严城的饿鬼众佛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