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植物不算杀生?

弟子:有另外一个问题。师父说这个第一戒,不杀生。师父讲的只有众生或者动物,没有谈到植物。果微对于植物有特别的想法。

他说植物有它们的八识,高度比很多众生更高。他觉得植物能够感受到“怕”的这种感觉。这些植物也会认识人,也有感觉,是不是?它们八识或者六识好像到处都在。

这是果微的感想,科学试验过。比方说一个植物,把它割了,另外一个植物离得很远很远,也受到这个痛苦,就是同时同受。

他说他觉得植物好像有情感的感觉,所以他对于杀动物和杀植物的感觉是差不多一样的。他要问人在世间应该怎么生活,这样子不杀生?

上人:有生命的生灵叫有情,这一切的植物叫无情。土、木、瓦、石,就像那石头,你看它是无情的,但是它都是活的;但是它那活的,就是少一点,不是具足的,不像人有八识。

它虽然也有感觉,但是它不具足的,所以这叫顽石。虽然是顽石,但都有情感。怎么证明呢?

在中国有个道生法师,在虎丘山那个地方讲《涅槃经》。有人问那个《涅槃经》前半部说的阐提无佛性,这个道生法师就说阐提也有佛性。

当时他那么讲,所有的法师都反对他,说经上明明讲阐提无佛性,你怎么可以说有佛性呢?就叫所有的人不要听他讲经。

他就到山里头对着石头讲,说:“我说阐提有佛性,对不对?”这个顽石就点头。这叫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由这个证明,就是无情的,也有佛性。

但是在世界上怎么样生存呢?要是详细来说,你就吃植物也是杀生,不过轻一点。你如果不吃呢,你自己也不会活着。吃植物比较没有那么伤慈悲心,慈悲心不那么受伤。

你要是很显明地杀生去吃生灵的肉,这个对自己的慈悲心是受伤的,就是生瞋恨心,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就轻一点,瞋恨心就重一点。他问这个问题都很难答覆的,很不容易的。是吗?

有什么证明植物也有生命呢?它没有血,没有气。就这个人参,要是人参过了一千五百年他会变成人形,变成一个小孩子各处跑的,这叫参仙。

弟子:有的人的看法是吃一碗饭,你就杀了碗里那么多粒谷的生命。你吃肉的话,比方吃一只鹿,你只杀了一个生命。

上人:一个动物的身上有百千万亿那么多的植物,没有数量那么多。这植物就是由那个动物那儿分开的。为什么它去作植物?就因为它不信佛教。这一切的畜生又是由人这儿分开的。

这一个人要是变畜生的时候,可以变十几个畜生。所以它就愚痴了。人的灵分开做畜生,畜生的灵又分开,分作最小最小的时候,就作植物去了。那个植物所有的那个感觉,就是由原来那个畜生那儿分去的。

那么虽然那么多,但是集中起来也没有一个畜生那么多,也没有你吃一口肉那么多。你看着它是那么多,但是不够那一个畜生那样多。

好像就一粒米来说。这个植物的百千万粒米,也不够畜生肉的一粒米的那种性那么多。

为什么这样说?你要是开了五眼的人,你看就知道了;没有开五眼,没有“眼睛”的人,怎么说你也不懂的。怎样说你也不相信,因为你没有作那个植物呢。懂了没有?他说什么?

弟子:不一定。

上人:是啊!不一定。我知道他不一定。好像蚊虫,这个蚊虫,你看牠千千万万在整个山上,这么多蚊虫这只是或者一个人的灵性变得这么多。

不是说是一个人的灵性就变成一个蚊虫,一个人会变无量无边那么多蚊虫,这叫性化灵残。性化灵残,化做最小最小作植物了,所以那个不同的。

并且那个植物,好像草,它也有生命。春天生,它到时候就死了。它寿命短。畜生寿命长;你如果不杀牠,牠可以活很久很久。至于那个米,你就杀不杀它,它是那么短短的时间,它到时候就死了。

所以这里边,你要是分析起来是有很多的道理可以研究的,科学也没有法子研究清楚。不要讲了,越讲人家越不相信。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业障是怎么来的?

佛教业障是怎么来的?

在大乘佛教中,位处于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以“行”著称,被人称作大行普贤菩萨。除过“大行”,普贤菩萨以发十大愿而出名,被世人称之为十大愿王。在很多佛经中都对普贤菩...

父亲得了癌症,祈求各位同修帮我救救父亲

父亲得了癌症,祈求各位同修帮我救救父亲

父亲长的肿瘤已经将胆管堵住,上次在医院医生说冲开了万分之一,这次又有堵住的征兆,他至今不知道自己这么严重,只是告诉他这个病很难好,后遗症大。输液几天了并没明显好转...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

具大慈悲法中王,一切种智引导师,福慧功德胜海深,诸佛如来我敬礼。清净远离贪欲尘,善能解脱恶趣道,最胜无上真实谛,寂静妙法我敬礼。己知宣说令他解,善能住于诸学处,具...

打坐入定的各个阶段

打坐入定的各个阶段

小乘阶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中乘阶段是“根本禅”。“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初禅...

如何成为财神爷喜欢的人

如何成为财神爷喜欢的人

当今社会,大多人都想着发财,拥有花不完的金钱,从而过上舒适逍遥的日子。有些人似乎赚钱很容易,看似随手可得,但有的人求财却求得很苦。前些天,我的一个朋友向我诉苦,自...

蕅益大师:破戒虽恶,覆藏尤恶;无过虽善,改过尤

蕅益大师:破戒虽恶,覆藏尤恶;无过虽善,改过尤

破戒虽恶。覆藏尤恶。无过虽善。改过尤善。改过一涂。三世诸佛。证菩提之通津也。故五悔法门。凡夫迄等觉。无不藉为进趣方便。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祸福无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