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三)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1]。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

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2]。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续)临终三大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

[1]孱弱:懦弱;怯懦。

[2]谕慰:劝说安慰。

 

点我:

相关文章

宽容,原来那么美

宽容,原来那么美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宽容,就会活得很痛苦,活得很寂寞。宽容是慈爱,是智慧,宽恕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宽容像一把伞...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包容,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包容,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

黄夏年教授: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编辑:黄夏年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本文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做...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轮回之苦 修行是艰辛的,但必须要修行。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因懒惰纵欲而一直流转生死。今遇佛法,虽知修行能出生死,却依然不肯修。怕吃苦、怕辛苦,但细想轮回不是...

生活中随缘积德行善的方法

生活中随缘积德行善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维护真理原则,即是与人为善:第二敬爱存心:何谓敬爱存心,人人若都能敬业乐群,安份守已,敬重别人,也珍重自己,即是代...

若无福报而求财,财神护法莫能助

若无福报而求财,财神护法莫能助

若无福报而求财 财神护法莫能助《前行广释·第一百二十二节课》 索达吉堪布有些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的人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