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即活法:人间四事不能久长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愿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第一、“有常者必无常”。

  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不变,继续保持原貌,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本质会慢慢改变,最后就消失。例如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

  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贵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都有悭贪的心,有了还要更多,多还要永远。所以,没有布施,富贵就不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别离”。

  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戚朋友的往来,有一天都会离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尤其时代不同,孩子长大往往离乡背井出外谋生,放年迈双亲守着故乡田园,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会生离死别。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

  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决后生大事,则生亦安,死亦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作比丘,深观无常,终于证阿罗汉。

点我:

相关文章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

令人震惊的慈悲!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令人震惊的慈悲!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是这样吗?  白隐慧鹤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生活作风严谨,戒行庄严。离他的寺院不远,有一户开布店的人家,全家都是白隐禅师的信...

《百业经》:(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短命多病

《百业经》:(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短命多病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3)能愿比丘— 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其有一子娶妻之后,一同愉快地生活着。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非常敬重的祖母突然过世,国王送其出城火化、供养舍利后,衣服垢弊、披头散发地来到精舍,顶礼佛陀。  佛陀问道:‘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何衣服垢弊、...

海涛法师:半条毯子 佛教故事

海涛法师:半条毯子 佛教故事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

酒瓮见真情

酒瓮见真情

  有一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邻居们都非常羡慕。  不久却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这天,丈夫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家中,为了消除疲劳,就对妻子说:“爱妻,今晚咱俩先喝点酒,你到酒瓮里取些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