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不是真的

『天道施张,自然糺举』,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报是自然的,不是由鬼神、上帝、佛菩萨在那里主宰,不是的,自自然然有这些事。那你要问为什么自然有这些事?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给我们说得非常详细,像《华严》、《楞严》、《法华》这些大经,把这一些理论、事实、现象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糺举」,这也是比喻,如果浅而言之,我们世俗人常讲良心。常常做善事的人,心善、行善,晚上常常作好梦;常常作恶的人,心恶、行恶,是天天晚上作恶梦。我们要问他这个好梦、恶梦是谁在那里做主的?那就是此地讲的了,是「天道施张,自然糺举」,没有人在那个地方主宰的,完全是自己善恶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我们从这个比喻能得到一点启示,实际上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并没有主宰,如果说主宰,那自己才是真实的主宰。

『茕茕忪忪』这四个字是形容词,形容这个恶的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一种惊慌失措的样子。这就是惊慌失措的样子,没有依靠,神魂不能够安稳。『当入其中』,这个「其中」就是三恶道之中。『古今有是』,这个「是」就是有这么一桩事情,地狱、饿鬼、畜生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没有造这个业力的,这些事你永远见不到。造作恶业的,他能够见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病人,病得很重,将要死的人,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他躺在病床上,告诉自己的家亲眷属,说某个人来了,他看见了,某个人在什么地方,某个人在门口,我们看不到,他看到了。他所讲的那些人,全是已经过世的人,或者是与他有恩的人,或者是他的冤家对头。他那个时候是不是神识失常了呢?在那里胡说乱说呢?不是的,他确确实实见到,就跟此地讲的一样,他确实见到。造作恶业重的人,临命终时看到地狱,地狱相现前,饿鬼道现前,种种不善的境界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法子了,所以见到那个境界会惊慌失措。

而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跟诸位说,都不是真的。他所见到那个样子是真的,但是确确实实不是家亲眷属来接引他。《地藏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是些什么人?冤亲债主,这个时候来诱惑他。如果是冤亲债主的样子现前,他不会跟他走,他要现他的家亲眷属,他一看是亲人,就跟他去了,去了之后,那就要算帐了,那麻烦就来了,《地藏本愿经》上告诉我们的。

所以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西方三圣来接引,这就没错了。西方三圣叫本尊,这是邪鬼邪神、冤亲债主虽然他也会变化,他决定不敢变本尊。念佛人临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是妖魔鬼怪变现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临终来接引,不是的,或者是药师佛、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佛菩萨,那就不对了。

前几年这个D.C.周广大居士往生的时候,在头一天见到地藏菩萨,这个都是不相应。好在他旁边有龚振华居士,那是个善知识,提醒他,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什么佛菩萨来都不要跟他走,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提示。所以到第三天,他看到阿弥陀佛了,这个就对了。

所以这个所有一切现象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佛门里面,是菩萨的愿力,自己的愿力,现的净土的境界。这不念佛不求往生的人,是自己一生的业力,还有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业力,哪一个业力力量强大,先「现行」就先受报,所以这个善恶报应确确实实是很难讲的。但是一般在缘上来论,一生能够断恶修善总比较要好一点,稳当一点,但是还不能够保证,为什么?这个六道轮回决定的关键是在最后一念,那一念力量特别强大,那一念的时候决定来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平常念佛修善就跟练兵一样,临终那一念是打仗,胜负是在临终一念,不在平时。可是平时你念得愈熟,换句话说,临终就愈可靠,就愈有把握,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谨慎的。

无量寿经(第四十九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49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有多大?

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有多大?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足以证明你前世已修了无量的福德因缘。相信释迦牟尼佛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十方诸佛伸出广...

光明禅师:受用不尽的修行秘诀,如何信解受持,如

光明禅师:受用不尽的修行秘诀,如何信解受持,如

  (一)问如何信解受持?以前讲了再啰嗦一遍,要知"信、解、受、持"就是修持金刚经等一切大乘经典的四字诀,能够在如今佛法的后五百年入群持诵金刚...

学佛感悟词 观世音菩萨化身弘法二:姻缘观音

学佛感悟词 观世音菩萨化身弘法二:姻缘观音

叩问婚姻何择定,观音妙语相箴。三生有缘结红绳,真心呈伴侣,执爱奉知音。何使鸾俦持永久,相濡以沫情深。忠贞自爱莫贪淫,同舟迎困苦,共济度光阴。 ...

这就是婚姻,已婚未婚的都来看看,莫错过了

这就是婚姻,已婚未婚的都来看看,莫错过了

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自己当初结婚前看走了眼,他觉得日子要是这样过下去实在是没意思,于是打算在征求父亲意见后和妻子离婚。父亲听完他的埋怨之后,问...

贤崇·贤宗法师:让悠扬的禅偈,点燃智慧的光焰

贤崇·贤宗法师:让悠扬的禅偈,点燃智慧的光焰

让悠扬的禅偈,点燃智慧的光焰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 有人好奇佛教如何管理。佛教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平衡、相互制约的过程,再加之以佛教的文化相...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一 心有五种佛教说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一 心有五种佛教说

一.心有五种佛教说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作为有虚伪造作的;有习气自然的;有无明盲目的;有智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