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念佛人

内容:

523、为什么临终时只可念佛,切勿另诵别种经咒?

524、断气后,最少应念几个小时的佛?

525、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念佛人应如何以同体之悲心,助临终人成就往生大事?


523、为什么临终时只可念佛,切勿另诵别种经咒?

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又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助念于将去时为最要,岂持咒毕,方以念佛为回向乎?光《文钞》中亦有其说。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则不能令彼心中默随也。关系非小,故为补书于后。

现今之世,无法能救,幸有因果,尚可挽回。因果一事,高明者每厌闻,此种高明,实为卑暗。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由高明之人,专谈理性,不说因果,其弊遂成今日之景象。祈见一切人,皆以因果为劝导,则其利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52页 与江易园居士书一)

524、断气后,最少应念几个小时的佛?

光《文钞》中,顺人情,令过二小时后再举行,尚属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实则宜四五时方好。尚有经一日者,为尤好。

将亡人令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气断已过三点钟后,再为洗换哭泣等,则不致贻误大事。

观令夫人之临终景相,则往生西方,可以无疑。至于扶乩所说,究不出理事判断之外,可以无须疑豫。唯亡后只念半小时佛,即举哀,放倒揩身,尚觉太早。光《文钞》中,顺人情,令过二小时后再举行,尚属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实则宜四五时方好。尚有经一日者,为尤好。(《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45页 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待至临终,则全家念佛。无一事可问,亦无一事交代,大家同声念佛。若自己有把握,自己会洗澡换衣,则甚好。若自己不能,则万不可预为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一有此种瞎张罗,定规破坏正念,不得往生矣。令将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气断已过三点钟后,(此至少时,尚宜多念。)再为洗换哭泣等,则不致贻误大事。哭泣亦不可废,当以息哀念佛为事,切弗以哭泣做假场面。老人临终如是,年轻人亦如是,则定可往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82页 复夏寿祺居士书)

525、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念佛人应如何以同体之悲心,助临终人成就往生大事?

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夫人之生也,唯此第八识,其来最先,七六五识,次第后来。及其死也,亦此八识,其去最后,余识次第先去。盖第八识,即人之灵识,俗谓灵魂者是也。然此识既灵,故人初受母胎时,彼即先来,故儿在母胎中,即为活物。至人死气断之后,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无一点暖气,彼识方去。识去,则此身毫无知觉矣。若有一处稍暖,彼识尚未曾去。动着触着,仍知痛苦,此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若稍触着,则其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经》云:“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人生有暖,则有识在,识在则寿尚未终。”古来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复生者,详载典章,历历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礼,缘眷属恩爱,尚望其万一复生耳。若我僧家,虽不望其复生,而亦不能不体其痛苦。遽尔搬动,以及迁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物尚如此,而况同为人类,又况同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极,嗔心易起。唯嗔心故,最易堕落。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嗔,死堕蛇身。缘有功德,后遇沙门,为其说法。以闻法故,乃脱蛇身,而得生天。观此,可知亡者识未去时,即行穿衣搬动,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嗔,更加堕落。宁非忍心害理,故施惨毒。应思我与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恶缘。若云事属渺茫,无从稽考,则经典所载,岂可不信。迩来种种流弊,总因生者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故无暇细察冷暖,由是习以为常。纵有言及此者,反笑以为迂,致令亡者有苦难伸。

呜呼,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当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声,心中系念。若有钱财,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则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无钱财,亦宜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之缘。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前谈说。只宜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离佛。木鱼声浊,临终助念,断不宜用。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动,大家专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则神识已去,再迟二时,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转硬,应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于臂肘膝弯,少刻即可回软,然后盘腿入龛。至诸事齐毕,尤须长为念佛。

所有诵经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广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俱须依之而行,则存者亡者,悉得大益。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胁而卧,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之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为得当。但今人沿习成风,恐不以此为然,亦唯听诸自便。至人死后之善恶境相,原有实据。其生善道者,热气自下而上升,生恶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尽,热气归顶者,乃生圣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堕饿鬼道。至膝盖者堕畜生道。至脚板者堕地狱道。故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最宜慎重。其照应病人者,当以同体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胞,恳祈人各注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89页 临终舟楫)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

净空法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

《金刚经》上这四句话意思是说,“即相离相,离尽虚妄之相”,你就见到实相。实相就是如来,这个地方指的是法身如来,法身如来没有相。法身如来在净土宗叫什么?叫常寂光,没...

蕅益大师:世谓我持律第一,实增惭惧

蕅益大师:世谓我持律第一,实增惭惧

复胡善住自利利他。须知彼知己。知时知势。纳每自反。世谓我持律第一。实增惭惧。无论三聚十支。八万微细。即二百五十。未行万一。又无论遮罪除饮酒过午二条。余皆未净。即性...

净空法师:不管他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学就足够作

净空法师:不管他是在家出家,真正有德学就足够作

我出家的时候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就遭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许多长老都不原谅,认为出家人不应该跟在家人学,这个话是人说的,不是佛说的,我们「依法不依人」。佛当年...

放生免患:30.鸟伸冤狱宜兴陆善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30.鸟伸冤狱宜兴陆善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30.鸟伸冤狱宜兴陆善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

海涛法师:死不了的人

海涛法师:死不了的人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