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临终时有恶鬼化现成亲戚朋友接引去恶道

“又阎浮提”:又南阎浮提中。“临命终人”:在人临要死的时候,“不问善恶”:也不管他是善,也不管他是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我都想令这将命终的人,“不落恶道”:不堕落到三恶道。“何况自修善根”:何况他自己修了善根呢?“增我力故”:这个并不需要我费什么力。他修善根,我来保护他,也不费多少力气。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南阎浮提作善的这个人,“临命终时”:等他临死的时候,“亦有百千恶道鬼神”:人哪!你就算是做善事的人,临死也有恶鬼来引诱你,想叫你堕落到恶道里面去。

“或变作父母”:或者他变化成你父母的样子。“乃至诸眷属”:和你一切的亲戚朋友。“引接亡人”:他也来接你,“令落恶道”:使令你堕落到恶道里头去。“何况本造恶者”:何况本来就作恶的人呢?做善事的人,都有恶鬼来,想把你骗到恶道里去; 要是作恶的人,这恶鬼更是来引你堕落到恶道去。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主命鬼王称一声:“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像这样子,阎浮众生,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临命终时”:临死的时候。临死时,暖、息、识都离体了,没有暖气了;息,没有呼吸了;识,八识也离开了,这叫命终。“神识惛昧”:人刚死的时候,神识也就是中阴身──惛昧,他不明白、不清楚,因为他刚离开人的身体,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死了。“不辨善恶”:不辨,就是辨别不出来,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乃至于他眼睛也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见闻觉知都没有了。

“是诸眷属”:所有他在生的眷属,“当须设大供养”:应该为他做大的功德,或者请和尚为他念经,或者自己为他念经。所以在中国有请和尚,念了初七、二七、三七……直到七七,这七七四十九天都念经,就是这个道理。虚老圆寂后,佛教讲堂做了一百六十多天的功德,念《大般若经》。这种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哪位祖师圆寂也没有念过《大般若经》,做这么大的一个法会,这叫大供养。

或“转读尊经”:转读,是念这部经。“念佛菩萨名号”:或者念诸佛菩萨的名号。“如是善缘”:像这种做功德,做善事的因缘。“能令亡者”:能使令亡者,能帮助亡者,“离诸恶道”:离开一切的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你给他做功德,因为德大则冤孽消,你有功德,罪孽也就减少了,所以一切的魔鬼和恶神,悉皆退散,都跑了。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所有南阎浮提一切众生,临死的时候。“若得闻一佛名”:这临命终人要是能闻见一尊佛的名字。“一菩萨名”:或者单单一尊菩萨的名字。不用闻很多,就听一尊佛的名字,一位菩萨的名字。“或大乘经典”:或者大乘经典里面的“一句一偈”:一个句子或一个偈颂。“我观如是辈人”:主命鬼王说,我看这一类的人啊!“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只要在他临终的时候,能闻见一尊佛菩萨的名字,或者大乘经典的一句一偈,就是有五无间的罪,都可以除去,或者是除去杀害之罪。这五无间罪和杀害之罪,本来是不能消灭的。“小小恶业”:要是比五无间罪小一点,比杀害罪业也小一点的小小罪业。“合堕恶趣者”:这种小的罪业,本应当堕落到恶趣里头去的。“寻即解脱”:没有好久,我也就令他得到解脱,不须受罪去了。

“佛告主命鬼王”:佛告诉主命鬼王,“汝大慈故”:你真是很大的慈悲,“能发如是大愿”:能发这种的大愿。“于生死中”:在众生的生死之中,“护诸众生”:保护一切的众生。“若未来世中”:假使将来的时候,“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到了他生死的时候。“汝莫退是愿”:你不要退了你所发的这个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令这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永远得到安乐。

 

点我:

相关文章

我的菩萨老妈打坐往生:“极乐世界见!”

我的菩萨老妈打坐往生:“极乐世界见!”

2016年3月3号九点十五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去了她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妈妈在弥留之际不忘初心,一直口里念着阿弥陀佛,眼睛看着打开的...

传喜法师:昨天一位同修说,在家学佛要吃全素,否

传喜法师:昨天一位同修说,在家学佛要吃全素,否

信众:昨天一位同修说,在家学佛要吃全素,否则不能往生? 师父:往生与否全仗信愿之有无,所以这个很重要,而且往生是靠接引,不是说靠吃素、吃全素。但是有善知识接...

【戒律】-戒律的意思

【戒律】-戒律的意思

戒律(佛教解释)  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

宣化上人:出家要有心理准备

宣化上人:出家要有心理准备

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

静波法师: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静波法师: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为我们的信仰,生命对我们而言,已经非常非常厚待了!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感恩才是,而不应该抱怨!因为这种抱怨来自于我执,来自于自己情绪化的结果;来自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