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与受戒有什么不同?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改革家王安石,还有南朝的梁武帝,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

根据寺院法会具体实施情况,可以实现信众受持皈依和受持相关戒法的意愿。

皈依和出家是什么关系?

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

出家有五重含义:一、出烦恼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净家。

对于出家人,世俗信众可以称呼为法师、师父。

皈依后还可以吃肉吗?

有人说皈依就是什么都不能干了,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谈恋爱。

这是错误的。皈依是内心信仰的确立,皈依后我们在世俗生活中的角色,一切生活秩序和要承担的责任不变。

皈依和吃不吃肉没有关系。佛教提倡吃素,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如果一时做不到,可以选择吃三净肉(即:第一眼不见杀;第二耳不闻杀;第三不为己所杀)。居家做饭,保证全家人的饮食,只要不违背杀生的原则也没什么妨碍。

 

点我:

相关文章

【无生】佛教的无生是什么意思?

【无生】佛教的无生是什么意思?

无生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  无生,即不生不灭的意思,也就是涅槃的道理。世间一切皆生灭虚妄之相。无生者,谓无虚妄之生。既无有生,云何有灭?不生不灭,乃究竟实相也。  《佛学大辞典》:(术语)涅槃之真...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公案觉悟,生死了脱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修行禅宗要起“疑”,这不就与佛法教义所要求的“信”相悖了吗?其实不然。 就基本教义而言,佛法修行确实是要从“信”而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得了如幻三昧,众善妙乐,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这种妙乐,只有善财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识者真是伟大,善知识入慈母,谆谆教诲。如明师指引方向,如船师渡过深海,如大地生长万物,如医士除诸病...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

星云大师 :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5(二)处在矛盾中,却能不矛盾悟道的禅师们有些言行举止及观念,让人觉得很怪异,譬如禅师们说:“益州的马吃草,牧州的牛发胀。...

《百业经》:(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百业经》:(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