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在劝临终人的时候,要将心比心,要体会

别唱高调,说风凉话;先将心比心,自我反省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

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这本来是对的、是千真万确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

所以,如果以命令的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一些反效果。

末学举一个例子来说,

有一位莲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个腿都肿起来,皮都裂开,汤水从裂缝流出来,非常痛苦。

这位莲友平常为人很热心,也蛮热心助念。

她有一个儿子已经十七、八岁了,却还需要包尿布照顾。

到她临终之前,其他的莲友去看她,

她提到——她死了以后,不晓得谁要来照顾这个孩子?因为十七、八岁了还要换尿布,假如没有人照顾,那儿子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她心里蛮难过的,就掉眼泪,

莲友就跟她说:「啊,这什么时候了!你应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个儿子就放下了!」

结果这位临终的莲友一听,整个人就像发狂一样,很激动的,就说:「我知道他不是你的儿子,你才说风凉话、说放下,要是你儿子的话,看你多会放下?!我不相信你多会放下!」

大家可别怪她会这么激动,她是在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一个凡夫面对生死的痛苦、情感和无奈不舍。

因为大家不体谅她的心——她很痛苦的事,别人却好像很轻松,说风凉话的样子,她就很反感!

其实,以前她常为人助念,她自己也知道要万缘放下。这道理大家都听过,可是问题是——情感很深、很痛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放下,这末学自己也有经验。

所以我们在劝临终人的时候要将心比心,要体会他的情感,看他的程度。

我们要先自己反省一下,平常我们对这娑婆世界的“芝麻小事”都有意见,仅仅是别人的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难立刻就放下自己的意见。

一点点不重要的意见,都没有那么容易放下,何况要放下“所有的”意见?

尤其是在临终——那种最苦、又是最舍不得的时候。

我们可以假想,平常自己正有意见的时候,

别人来说:“你万缘放下,听我的,念佛!”

难道我们就肯这样放下吗?就这样念起“阿弥陀佛”来吗?心里不会又嘀嘀咕咕吗?不会跟他辩论起来吗?

由以上这个反省,我们就可以了解

——平常意见多、个性强的人最容易吃亏,临终的危险性很大!

平常地位越高、觉得自己越大的人,到时候堕落的可能性也越大!

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断气,平常一些“我相”啊、“我见”啊都不肯放,

就好像不肯解大便一样,谁敢说临终那一刹那,正好都可以放下呢?

 

点我:

相关文章

梭巴仁波切:任何病人,包括爱滋病或癌症,都能用

梭巴仁波切:任何病人,包括爱滋病或癌症,都能用

大悲之轮──转经轮禅修法──梭巴仁波切开示我趋归依佛法众中尊,直至圆满证得菩提果,唯愿以此布施等功德,成就佛道以饶益众生。发心:我的人生目的,不仅在於为自己谋得安...

青年学佛三遇鬼妻最终发现恐怖真相

青年学佛三遇鬼妻最终发现恐怖真相

  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曾有学者认为,佛教经论(汉译佛典)传入中国之后,不仅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也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与提升。后世很...

【戾气】佛教说的戾气是什么意思?如何消除戾气?

【戾气】佛教说的戾气是什么意思?如何消除戾气?

戾气是什么意思?  戾气,指的是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戾气重的人行为一般会比较“极端”,举个例子:开门和关门,你会发现有的人开门或关门动作都是轻轻的,而有的人则非常粗暴,一下子就把...

悟恒法师:如何才能改造命运?

悟恒法师:如何才能改造命运?

今天的周末讲堂中,悟恒法师开示了佛教业力思想的起源、佛教业力观的特点,以及如何依教修学,消除恶业、增上菩提。【因果开示】为何好人没好报?如何才能改造命运?悟恒法师...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

  人生第一件大事皈依三宝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事,要把它重视一点,不要那么轻举妄动。第一,你要选择一个真正的明眼善...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佛教传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