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临终得闻佛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我们前面一段经文讲的是设供、读经、称佛名号,是家人代亡者修功德,所以必须要大做才能帮助亡者不堕恶道。这里是说的“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就能灭除无间重罪,这是亡者亲自听闻,所以功德更为殊胜。

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除五无间杀害之罪,这个除不是除了,就是去除,不是除了,不是除非的除,而是能够除掉的除。我们把这句经文给大家连贯的读一下大家就能明白,“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意思是说,能够除五无间的罪,那小小的恶业哪能堕恶趣?寻即,立刻就解脱了。这是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的,我认为比较圆满的,把佛的功德全部展现出来了。因为读这一句佛号,只要你这一句佛号具足了信愿的心,这个闻就具足信愿,那么这一句念佛的心就是向佛学习之心,向佛学习之心就是要成佛的心、希望成佛的心。

师父讲过,我们众生本来具足佛性,大家都是平等的,只不过因为这个一念的无明、一念的妄想分别,而我们的佛性转化为业识了。当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无二无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和佛是等无差别的。还有这个罪福都是自作自受的,你造的罪也是你自己受,你所修的福、你所念的佛、你的清净本性也是自修自得的。不是谁强加给你的。罪业本空由心造,心到空时罪也亡,这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性德,哪还有罪?当你用深信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那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性德,以名召德。

人在临命终时,能够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这个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个救命的木板,牢牢的不放,其心猛烈。承此功德,如汤销冰,能灭五无间之罪,那小小的恶业,就不会再堕落了。不会再堕落恶趣了,当然很快就会解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亲闻,亲闻才能转业。这个闻包含了信的意思,深信,因为在临欲命终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要能亲闻的话,肯定他善根深厚。他对佛法会有一定的领悟,他会深信的,才能称为闻。这个时候他这一闻,马上他就得到受用。

我们说五逆十恶的人,得闻一佛名号都能了脱三恶道的苦。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信愿,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信愿,可以得生善道;念药师如来的名号,我们读《药师经》当中说过,如果还没有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药师佛也会同诸大菩萨,与观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虚空藏菩萨,等七位诸大菩萨,应该是同诸大菩萨,一起来迎接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

摘自 宏圆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腑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的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不是凑热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 一、避免佛教中为了争皈依弟子,搞得是是非非,人人为争利益,生大仇恨,水火不相容。 二、皈依...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所有一切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所有一切

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自己的修正,而不是做评委时刻去监督他人。是用佛法这个尺子,去对自己的衡量。再有,有的皈依了,有的受了五戒、菩萨戒等,在...

放生得智:51.解网成道六祖慧能;52.感动大士永明寿禅师《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1.解网成道六祖慧能;52.感动大士永明寿禅师《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1.解网成道六祖慧能  ...

《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三

《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三

  拯救难产  宋朝明州(今浙江鄞县)地方,有一位妇人,叫甚么名字已无稽考,人皆称她王太太。至于她的出生家世,也没法去查究,且搁置不谈。  这位王太太身怀六甲已经足足二十八个整月,还没分娩迹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