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临终得闻佛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我们前面一段经文讲的是设供、读经、称佛名号,是家人代亡者修功德,所以必须要大做才能帮助亡者不堕恶道。这里是说的“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就能灭除无间重罪,这是亡者亲自听闻,所以功德更为殊胜。

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除五无间杀害之罪,这个除不是除了,就是去除,不是除了,不是除非的除,而是能够除掉的除。我们把这句经文给大家连贯的读一下大家就能明白,“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意思是说,能够除五无间的罪,那小小的恶业哪能堕恶趣?寻即,立刻就解脱了。这是青莲大师在《科注》中说的,我认为比较圆满的,把佛的功德全部展现出来了。因为读这一句佛号,只要你这一句佛号具足了信愿的心,这个闻就具足信愿,那么这一句念佛的心就是向佛学习之心,向佛学习之心就是要成佛的心、希望成佛的心。

师父讲过,我们众生本来具足佛性,大家都是平等的,只不过因为这个一念的无明、一念的妄想分别,而我们的佛性转化为业识了。当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无二无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和佛是等无差别的。还有这个罪福都是自作自受的,你造的罪也是你自己受,你所修的福、你所念的佛、你的清净本性也是自修自得的。不是谁强加给你的。罪业本空由心造,心到空时罪也亡,这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性德,哪还有罪?当你用深信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那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性德,以名召德。

人在临命终时,能够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这个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个救命的木板,牢牢的不放,其心猛烈。承此功德,如汤销冰,能灭五无间之罪,那小小的恶业,就不会再堕落了。不会再堕落恶趣了,当然很快就会解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亲闻,亲闻才能转业。这个闻包含了信的意思,深信,因为在临欲命终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要能亲闻的话,肯定他善根深厚。他对佛法会有一定的领悟,他会深信的,才能称为闻。这个时候他这一闻,马上他就得到受用。

我们说五逆十恶的人,得闻一佛名号都能了脱三恶道的苦。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信愿,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信愿,可以得生善道;念药师如来的名号,我们读《药师经》当中说过,如果还没有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药师佛也会同诸大菩萨,与观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虚空藏菩萨,等七位诸大菩萨,应该是同诸大菩萨,一起来迎接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

摘自 宏圆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年初二祭财神,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福星

大年初二祭财神,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福星

核心提示:求财一是不应偷盗,二是广发菩提心广行布施,三是修习密宗财神心咒。大年初二,是中国传统祭财神的日子,按照传统,大家会把除夕买回来的纸财神烧了,以此来祭财神...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

12. 随缘而不变 水还有清净的性,表示出世间法。世间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要学水一样清净,有水的清净而且把握好了之后,就有解脱的心,才能够去救众生。自己的心还...

演培法师: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演培法师: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演培法师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无不笼罩在因果的关系网中,没有因...

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创的吗,最​早出家

出家制度是佛教始创的吗,最​早出家

出家人,也称为僧人,指出离家庭潜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则指遁入空门潜心修佛之人。翻开字典,其中对“僧”字的解释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见,在一般世人的...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小哥哥还想给妹...

打坐时出现幻境怎么办

打坐时出现幻境怎么办

       打坐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皆不可执著。当下暗示自己,此乃识心幻现,坚住正念。 楞严经云:「虽有圣境,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