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不是凑热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

一、避免佛教中为了争皈依弟子,搞得是是非非,人人为争利益,生大仇恨,水火不相容。

二、皈依的若都是旧人,佛教就没有新血。佛教徒走串各道场,人人都成了游击队,不像是佛弟子了。

三、我自己道德不够,只能勉强接引那些尚未皈依过三宝的初学者。但如果是求皈依者他自己原来的师父同意,或者自己师父已经故去,或失踪,或还俗,这还可以。

各位要做真的佛教徒,不要糊涂学佛,你皈依那么多师父,结果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真信的,这有什么意思呢?要有择法眼,不要盲从瞎练。佛教徒不应找便宜,要多吃亏,不要尽为自己。世界的人都是为自己,所以世界才越来越坏,大家你死我活地互相争斗,无非是为了这个利。

恭录自《正法系列四-皈依的真义》



不正确的风俗

流行参师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在佛教里有一个不正确的风俗,流行参师。本身已皈依某某法师,现在又要皈依另外一个,以为愈多师父愈好。你的上人若是大方的话,还不要紧,因为他明白皈依三宝,就是把一切出家人看齐作师父。你的上人若是小气的话,便惹出很多麻烦,他心里想:“啊,你把我的弟子抢走了!”这会酿成很多法师水火不容的局面。因此我有一个规矩:如要皈依我,必先得到你师父的同意,要不然拜一个师父就失去另一个师父,太没有意思。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你师父有多大智慧,你也不能沾他的光,依仗他来替你修行。佛在世时,他的堂弟阿难尊者赖着佛的怜爱,只顾修多闻,忽略修定,以为世尊会默默赐他定力,后来遇上摩登伽女之难,才痛改前非,知道修行全靠自己。“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所以,未曾皈依佛教的人,我是欢迎的;但你若皈依佛教了,就不需要老在这圈子里打转转。有人问,《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什么我不能拜五六十个师父?这不同。善财童子是奉师命而参师,而不是自己偷偷摸摸,拜一个违一个。

当然我也不介意:我一向感到自己连一个皈依弟子也没有收过,他们皈依我,等如皈依十方常住三宝。

恭录自《放眼观世界-法界佛教总会1978年亚洲弘法记实》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生病听别人劝告,认为吃素营养不够,就

道证法师:生病听别人劝告,认为吃素营养不够,就

我认识一些本来吃素持戒的佛教徒,他们生病时,亲戚朋友或者医生就怪他们吃素营养不足、强迫他们一定要开荤吃肉。他们因为希望病赶快好,就选择相信世俗的观念,违背佛的教导...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从北天竺到南天竺去,住得久了,就娶了那儿的女人做妻子。妻子给他准备了饭菜,他到手便急急地吞了下去,一点也不顾及它有多烫。妻子奇怪...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宣化上人:做完晚课时,一定要念这个回向偈

宣化上人:做完晚课时,一定要念这个回向偈

庄严清净诸佛刹海,这就是庄严清净诸佛刹海的一种回向,我们现在也修庄严诸刹海的行门。往昔诸佛所 一切皆承事无量劫修行 严净诸刹海这位佛(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在往昔...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因此,现在就要尽快解决自己心上的问题,不要让爱执再加深了。如果不去对治,爱执必定会在心里不断的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情愈来愈厚,愈来愈浓。在你心里,家人的感情成为最...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话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居士丁传,他家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只是他的祖母孔太君双目失明二十多年了。一年春天,她对丁传说:“我只要两眼能得一寸光,老年的愿望就足了!”  看到许多老年人一生中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