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修行有四个阶段

修行有四个阶段


把皈依那天,看作我们的生日;我们修行的阶段,从那时候算起。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下午开示


一年里头有“春、夏、秋、冬”这四季,这是人人所知道的事,然而大家是不是知道,在人生的路程上,也分为“生、老、病、死”这四个阶段?因为谁也免不了一死,所以,我们应好好地为自己的身后归宿打算一下,这就要修道了。从修行方面来说,也可分为“学、行、成、了”四个阶段:


人生由一至二十岁,可说是“学道”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我们应好好地读书,或学佛法,这就等于《大学》中所说的“在明明德”一样,这时应把自己的光明德性弄明白。二十一至四十岁,是“行道”的时期,应该学以致用,把以前所学的,所明白的,用以普渡众生,匡扶世俗,这是《大学》中所说的“在亲民”。


四十一至六十岁,便到了“成道”的时候,这是《大学》中所说的“止于至善”。可是孔子所说的“至善”并不彻底,并不能达到真空、涅槃的境界,并不是究竟的,所以我们还要“了道”。在成道以后归于涅槃的境界,这要比儒教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更为圆融了。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我在一到二十岁的时期中还未信佛,这样说来‘学道’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么是不是没有机会学,也不用学了呢?”可是我们要明白,方才所说的四个阶段的年期,只是一种理想,这并不是硬性的规定,所以我们可以把皈依那天,看作我们的生日,把我们修行的阶段从那时候算起。


有些人又说:“我皈依了四、五年,可是一点佛法也没学到。”其实你皈依了四、五年,在佛教里只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罢了!所以,我们不用引以为憾,说自己没有用。佛法深奥,只要你在皈依的二十年中努力去学道,不是一样能有所成就吗?或者老一辈的居士又会感慨地说:“我现在已八十岁啰,恐怕没有机会二十年又二十年的活下去吧?”一点也不错,“时光减处命光微”,时日确是无多了,那么你也可以把时间缩短了来算,譬如两个月修道,两个月行道,如此类推,只要肯下真心与决心,老当益壮,精进勇猛地一步一步做去,也是可以成功的,努力吧!



 

点我:

相关文章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

慈善要有善有智慧 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有很多人对慈善有很多的误解,以为慈善就是捐钱,在得与失之间感觉不平衡。慈善对人生、对生命到...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药师经》学习​②——“琉璃光”释

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他观察到我们娑婆世界跟两个佛最有缘,第一个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第二是西方南无阿弥陀佛。佛教经典云:“二佛演化在娑婆”,也就是说药师佛、弥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

1157经:本经叙述布施饭食当一以贯之,不要生起厌烦心。 如前文所述,佛陀经常不辞辛劳,亲自外出乞食。曾经一段时间,佛陀住锡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有一天清晨,...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这个地方有一段经文,「只主于敬」,这四个字很重要。恭敬心是一生当中修行成败的关键,这是老法师开示的,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我们内心有烦恼,外面有恶缘在诱惑,所以我们...

【止观】什么是止观?

【止观】什么是止观?

止观(佛教解释)  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化身,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

广钦老和尚:别人骂你是消灾,给你不好脸色是最上

广钦老和尚:别人骂你是消灾,给你不好脸色是最上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