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众生烦恼无边,佛陀教法无量

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传法,传承至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佛陀以他大慈大悲的精神,以及慈悲智慧合一的修行方法,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离苦得乐,这是最伟大的神通。

佛陀涅槃之后,小乘佛教分成了十八个宗派;大乘佛教传入汉地以后,有八大宗派等;藏传佛教则以宁玛、格鲁、萨迦、噶举四大教派为主,还有很多小教派。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宗派?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因为众生的思想情绪太复杂了,烦恼习气多到无法计数。

这就像医院里,不会只有一个科别,有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小儿科……等等,每个科再细分,又有很多类别。药物也一样,只有几种药是不够的,要有成千上万种的药,才能治疗不同的疾病。

我们常听到“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但事实上,众生有多少烦恼,就有多少对治的方法,因而可说有无量法门。从古至今,不分种族地域,不论贫富贵贱,任何人只要依照佛陀的教导,都能远离烦恼痛苦,获得解脱安乐。

虽然佛教有无数法门,内容浩瀚广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相容贯通的。所有佛法的共同目标或作用,都是为了对治烦恼,为了去除轮回的根源——无明我执。

小乘要断除自己的烦恼,大乘则要断除所有众生的烦恼,而要断除众生的烦恼,就必须先断除自己的烦恼,否则有再大的发心,也是没用。因此,小乘就是大乘的基础,大乘则是小乘的深入扩大。

在不同的宗派或传承之间,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共的部分。比如,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线,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没有皈依,就不可能得到戒体,也不可能修持一切教法,更无法获得成就。从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到密乘的灌顶——三昧耶戒,包括受八关斋戒之前,都必须先皈依。否则,就算虔诚地烧香拜佛,或是一辈子钻研佛经,能够讲经说法,都不是佛教徒。

 

点我:

相关文章

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

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

这个人前世造了什么善业,寿命这样坚固呢?佛说:“以前他救过一个快要被杀的人,以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当中,内心无所畏惧,外在的地水火风也不能损害他,而且在今生证得了...

一个修法不得益的主要原因

一个修法不得益的主要原因

一个修法不得益的主要原因先反问自己,是否有以下行为,就知道了。1,刚开始,诵经持咒时心情很激动,越学感觉越平淡。2,随着学佛时间越长,擦拭供桌时间的间隔越长3,供...

宽以容人,厚以载物

宽以容人,厚以载物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意即是说,待人处事当以宽容为上。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净空法师: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

净空法师: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

邪见是所有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哪些是错误的?有念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对自己。对自己为什么有念都是错误的?因为身不是我,你念念都为这个身错了,身不是我;性是我,念念...

慧净法师:出家颂

慧净法师:出家颂

出家颂  慧净上人   把青春生命 献给佛教 让阿弥陀佛 作我主人 遥想当年 悉达多太子 出了东门 遇到老人 出了南门 遇到病人...

蕅益大师:愿以放生寡欲为要,长寿之因,养身之道

蕅益大师:愿以放生寡欲为要,长寿之因,养身之道

示西瞻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肎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示费智澜学不难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