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自心清净与否,决定了承载的是善或恶

摘自《了烦脱俗》

为什么经常说“请上师加持”,这是一种能量传递。两千五百多年来,无数学生都学会了老师教的内容,甚至超过了老师,获得和老师一样的成就,但是,老师的学问一点都没有少。

随着他的教育,老师的学问也在增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了老师所教的一切。

当我们学会了老师的本领,开始使用这些本领,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是谁保佑的?是我们保佑了我们自己。如果没有老师,我们会有这些才华吗?不会。

所以从小我们就非常感恩老师。其实一方面是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一方面我们给了自己这个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正视一种力量的汇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两个人的力量,三个人的力量,很多人思想集合起来的力量,就可以创造并使世界发生改变。

我们经常说“某个地方是圣地,许愿特别灵”,这其实也是心愿力量的汇集。所有的人到这个地方都发最好的愿力,想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拥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变成一股力量,这个地方就会变成圣土。它会反作用给到达那里的人强大的磁场,所有去过那里的人也都会得到它的加持了。

内心很快乐的一群人,坐在一起嘻嘻哈哈聊天;进来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不到半个小时,他也会快乐起来,因为他一个人的愁眉苦脸斗不过众多快乐的力量。

但如果一群人坐在那诉苦,两个快乐的人进来,不到半个小时,这两个人就开始各自诉苦了,因为周围负面的磁场氛围会影响他们两个。这也是所谓的加持。

当然,佛菩萨的加持力并不是我们讲的这么简单。

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所有对我们的保佑,我们看不见。就像空气一样,我们谁也看不见空气的存在,但它一出问题,每个人都会有问题。

有些人喜欢说:“我相信科学,佛菩萨现在看不到、摸不着,不能证明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就不相信。”

不要用我们凡夫俗子的心去猜测。虽然无法触摸,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他的存在,你就会发现他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

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在那儿,当你不需要的时候,他也在那儿,因为你心的皈依,增长了智慧和福报,总会找到答案。

如果想要让心找一个家,让自己的心和思想充实,生活得快乐,做一个善良而有益于社会的人,那就要找一所好学校。

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么伟大的学校——佛教,一定要想办法进去学习,不能总在外围当个旁听生啊!你现在有一个机会登记进入名校学习,你为什么不去啊?登记,就是所谓的皈依。

(加持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心心相印的能量传递。我们常说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念善,世间的一切当下就是净土。一念恶,一切都会让我们觉得面目可憎。所以,想要获得加持力,前提是需要我们先净化好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承载来自一切善力的传递。)

 

点我:

相关文章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月悟法师: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不过,从根本上说,佛教反对偶像崇拜,强调无我,无我是佛...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释慧如的故事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叫慧如,年少时候精进勤奋的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9、碧绿不生嗔恨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由梵施国王主持国政,当时举国上下人人快乐圆满。梵施王有一婆罗门大臣,此大臣有一...

无事不登三宝殿,皈依三宝有怎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无事不登三宝殿,皈依三宝有怎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在家人受了皈依戒以后,就都叫居士,除非你出家。佛教四众弟子,都如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的亲生儿女一样,所以,你们都可以姓“释”,这也体现在大家的法名之中。土登,就是“释...

宣化上人: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

宣化上人: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

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命终也会往生西方净土。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如果见到临终的众生,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