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

具大慈悲法中王,一切种智引导师,

福慧功德胜海深,诸佛如来我敬礼。

清净远离贪欲尘,善能解脱恶趣道,

最胜无上真实谛,寂静妙法我敬礼。

己知宣说令他解,善能住于诸学处,

具诸功德胜福田,于诸僧伽我敬礼。

皈命三宝之弟子,至心顶礼祈赐佑,

禳灾增福洒甘露,皈依学佛利众生。

皈依的功德非常大:恶业清净、不堕恶趣、善神庇佑、得大福德、一切所作皆得成办。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略说有八种:

(一)常遇佛法 趋入内道

佛法住世,旷劫难遇。今作皈依,已为生生世世结下值遇佛法,趣入正道之缘。《大悲经》中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种少善根,终不败亡。假使久远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彼一善根,必得涅槃。如一滴水,投入大海,虽经久远,终无亏损。"

(二)昔作恶业 皆悉清净

为了远离痛苦,清净罪业,应当投身归命,诚心祈祷,必得三宝威力加被,激发善根。犹如尘镜经于擦拭才得光耀。《大集经》中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愿思维,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再者,末法时期,人心不古,恶法丛生,若不祈祷三宝,则为外境所转。自己智慧浅薄,无有正见,心被诱惑,即使刚刚积聚的点滴之善,也容易转成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三宝、忆念功德和诚心祈祷更殊胜的方法了。

(三)皈依三宝 不堕恶趣

《涅槃经》中云:"虽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法句经》中有则故事说,曾有位帝释天王,因五德离身,自知命尽。用神通观察,知道将堕入于驴胎,因而忧苦万分。他暗自揣思:在三界之中,唯有佛陀能济度厄难。便急忙来至佛前,稽首伏地,至心皈依三宝。在他暗念皈依佛法僧后的瞬间,神识已入母驴腹中。然而,母驴踏坏主人家中器物,主人一怒之下用棍杖责打它,帝释神识又从母驴身中出来,重新现生天帝之身。佛陀赞叹道:"善哉!你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宝,免堕恶趣,值得称叹!"佛遂为帝释开示佛法,帝释得证须陀洹果位。

(四)善神庇佑 不为障碍所损

佛陀曾经说过,只要有人诚心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可使三宝弟子辟除邪恶,出入无畏。

经论中云:"无论身处山林旷野,还是遇到官法刑难,只要随念三宝功德和佛菩萨名号,恐怖即灭。因此,皈依三宝,救护不虚。"

古德云:"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免除灾厄。"

《法苑珠林》中记载了一则启迪人心的故事。晋朝时,有个人名叫刘度,他的家乡有着成千的住户。整座城镇的人们都皈依三宝信奉佛法,经常供养僧众。当时正逢兵荒马乱,有许多境外灾民涌入城内。他们善心相助慈悲救济。随后追杀而来的主将大怒,以为这座城镇的人留住逃民是与其作对,发誓要血洗全城。刘度面对即将到来的血腥之难,就带领城中老少众人,向三宝祷告,诚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久,在三宝总集之化身——观世音菩萨的护佑下,在主将的庭院中,从天降下一物,缠绕在房屋檐柱上。主将一看,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不禁惊恐万分,转而大喜……这样,全城老少免于涂炭。由于获得三宝庇佑,感召了其它乡镇邑邻,人们纷纷皈依三宝。

佛曾经警示弟子们说,“凡是皈依三宝的人,对待任一众生,哪怕仅是其一根汗毛,都不要损害。只有心不存恶念,才能获得清净修法的机缘和佛法的加持力。”

皈依三宝,应当以清净心,在虔诚祈愿三宝加被的同时,亦应将带来违缘之人视为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共忏罪业,祝愿他们藉此因缘,早日皈信三宝,共获轮回解脱之果。

《大毗婆沙论》中云:"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著不能尽。"

在违缘逆境面前,唯一仰赖的只有三宝。三宝犹如慈母,双眸淌下关怀爱护的暖流,抚润众生的心田,盼望我们于风雨飘摇中速得解脱安详。三宝犹如严父,双眸淌下庇佑警示的清凉,熄灭有情的热恼,盼望我们于蹉跎岁月中速获无畏自在。

对于三宝应当有宁遇命难亦不舍弃的坚定信念。不应以自己的懦弱,愧对三宝太多太多的关怀、太多太多的抚佑,不应以自己的焦虑不安,而带给三宝太多太多的担心、太多太多的挂念。因为,在无始轮回的怪圈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愧对三宝慈悲的引导和美好的希望,不知有多少次在坎坷挫折面前,惭愧地低下了高傲的头……请静下心来,勇敢地踏着历代高僧大德的足迹,一心皈命三宝,义无返顾!默默地祈祷三宝予以护佑而平安抵达解脱的彼岸……

只要如理如法地祈祷三宝、忆念三宝功德,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都能无余遣除。《普贤教言》中有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抓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皈依偈就打他一下,念完皈依偈也就将其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真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几句,如果皈依偈再多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痛苦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想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座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恶鬼,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恶鬼不敢下桥伤害他,吵吵嚷嚷地走了。

(五)一切所作 皆得成办

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即便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身语意中任何一种结上一缕善缘,也能成办所作,获得暂时人天之乐,究竟解脱之果。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泥佛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

(六)常具广大福德之因

佛典经论中云,三宝是福源宝藏,如影随形;三宝是破灭苦难如意宝,能予人幸福欢乐;三宝是导航舵手,能显示天道之径;三宝是集善之府,能聚引善人贤士;三宝是安稳之舟,临命终时,心不怖畏。三宝能获福乐之果,是趣入涅槃之初缘,善法道行之根本。

《法化谈丛》中说,以前有位商人,因经营有方,不久即成为一方巨甲豪富。由于金钱财物日丰,苦于无法收藏保管。他想:若将钱财埋于地中,唯恐地鼠偷走。若藏于森林,唯恐猿猴搬去。若藏于深水中,唯恐水中动物移动。要是交给兄弟妻子吧,唯恐他们挥霍无度……还是变换成黄金,缠在腰间自己带着放心!

正逢佛教斋月,四众弟子纷纷向塔寺烧香散花。人们将一金属铸成的大钵,放在四衢道中央。来往行人都探囊取钱,投入钵中。金钱与钵壁相碰,叮当有声。这位富商路经此地,见到此情此景,深感惊讶。就问旁人,人们在作什么事?众人对他说:"你不知道吗?这是公共福田,舍一得百千万亿倍酬报,往后都受用不尽。

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吾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告诉你,这口大钵,就是坚牢藏。金钱财物一入其中,五家不能共享,惟供养者独自享有。五家就是:'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只有这宝钵,金钱财物寄供之处,才是有万利而无五害。"

富商闻听欢喜雀跃,说道:"我得到寄托的好地方了!"就解开腰带,将黄金无余放于钵中。又到寺中诚心皈依三宝,众比丘为其忏罪诵经,他心开意解,获得须陀洹圣者果位。

(七)能作法师 为众所依

既已趣入正法,应当闻思修并进,则能化导众生,离苦得乐。《贤愚经》中云:"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经法,读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之。是故应勤诵经说法。"

(八)皈依三宝 速证菩提

在《木槵子经》中,谈到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位名叫波金璃的国王,向佛祈问道:"佛法深广无比,很难令人抓住要领而修习。祈愿佛陀,垂愍于我,恩赐殊胜法要。"

佛陀对国王说道:"若想灭除烦恼障的人,应当用线穿木槵子(即菩提子)一百零八个,手不离珠,心无散乱,挚心称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乃至能满百万遍者,可速断一百零八结业烦恼,获得无上果位。"国王闻佛之语,欢喜许诺:"佛陀慈悲开示,我当依教奉行。"

为了激励国王精进修法之心,佛陀说道:"曾有一位莎斗比丘,虔诚恭敬诵持三宝名号,随念三宝功德,经历十年时间,恒无间断,得证斯陀含果位。因努力修持,现今已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国王听佛一番鞭策的话语,更加坚定信心,精进修持……

皈依三宝,起坚固心,具不坏信,去除恶业增上善业,远离怖畏,成为一切功德之源,总摄一切善法,获得善神庇护。皈依三宝,是内道与外道的根本区别标志,是三菩提最初之因……一切正道的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相关文章

不要在无常梦幻泡影中,找永恒的快乐

不要在无常梦幻泡影中,找永恒的快乐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欲明心者,当微细观究,此身此心,从何而有?既四大虚幻,心将谁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尘,了无差别,目前万法...

供养出家人,所做功德不可思议

供养出家人,所做功德不可思议

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

宣化上人: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

宣化上人: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

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像,临终人瞻仰恭敬,命终也会往生西方净土。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如果见到临终的众生,劝导...

传喜法师:以大觉为生命

传喜法师:以大觉为生命

以大觉为生命 传喜法师三圣殿开示(12.04.22)提起正念 清净当下 大家在学佛的路上,一方面要忏悔自己业障,一方面还要积极地积累资粮,福慧双修。我们这个...

仁清法师:法和法是不相违背的,我们怎样善巧的掌

仁清法师:法和法是不相违背的,我们怎样善巧的掌

好,我再给你们念一段。“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

药师山·紫虚居士:现在离释尊涅盘已二千五百多年

药师山·紫虚居士:现在离释尊涅盘已二千五百多年

古今镇压暴动事件时,佛菩萨们应该知道,为什么不予阻止?这是否表示佛菩萨没有慈悲心?又像非洲地区,干旱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人们饥苦不堪,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他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