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皈依三宝,是​哪三宝?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 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 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 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 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 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 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 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 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 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 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 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毀犯律 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 护。”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 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 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皈依三宝为最先基层,往上还有五戒、 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一切戒 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所以皈依三宝的 种类有五: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 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 五、具足戒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 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 皈。因此,虽说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 根本。

佛教对能皈依者范围很广,人、天、

鬼、畜,只要发心皈依,皆可接受。对 所皈依境,要选择真正皈依处,天神不 足皈依,因有诸障碍,诸漏未尽,不堪 为众生作大利益。三宝具足无量功德, 堪为人天之师,故应皈依。

2、如何皈依:应如何求受皈依?受皈 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 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 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 的领受。在佛世时,因受皈者根器厚, 故不须礼节。如佛的第一个三皈弟子,

耶舍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 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 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 依。皈依三宝的词句,颇为简单,为三 皈三结即: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尽形寿皈依 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三说后)阪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 僧竟。(三说)

前面三皈说三遍,是正授,后为三皈之 结。受三皈时,说者听者,必须明白清 楚,不能马虎。求受三皈,本来只要请 求一位皈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便可。 为了着郑其事起见,见月律师定三皈正 范中,共有八顼:

—敷座请师、二开导、三请圣、四忏 悔、五受皈、六发愿、七显益劝瞩、八 回向。

我们现在以事相为主,理应恭敬供养一 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经典,一切僧 众。不过本师佛是释迦佛,本师僧是皈 依师,为了报恩,偏重本佛,本师亦

可。勿以为除本师佛,本师僧之外,其 余不为恭敬供养,错也。

3、皈依后之行业:皈依三宝,可得救 护,但必须修习正行,才能真正得救 护。《瑜珈师地论》说:“当知皈依, 有四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 作意,法随法行。”善士即善友、善知 识。《瑜珈师地论》又说:“云何名善 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 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 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

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华严经》说:“……汝今发心求菩萨 道,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应当勤求真善 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有所 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 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 失。”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 知识为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 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 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 起。”因为善知识有大恩德,作弟子者 应正念思惟,如法亲近。对善知识应作 师想、父母想。应承事恭敬供养。

承事供养善知识是为听闻正法,正法是 佛的教法,依善知识开解,学人依之起 行。在起行之前,依所闻法理引起如实 不谬的作意,即是如理作意。有此作 意。则知见自能清净,不起颠倒邪见, 而起如理正行。正行,也即法随法行。 法指涅槃法,最胜故。随法即道谛,它 能证涅槃法,随顺于涅槃故。行是学人 自心中受持此法,为求涅槃精进修行正 道。是为法随法行。此为三皈后,所应 行的四个次第。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这个人为什么死不了?

海涛法师:这个人为什么死不了?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

人有时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唉!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不...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2 法布施

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2 法布施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2)——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二、法布施 第二种施,属于法施。也就是用佛法去开导别人,用佛法来解脱他人的人生痛苦。去劝慰他人,或者传授...

杀生恶报:脓疮疗饥的杜章(19)《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脓疮疗饥的杜章(19)《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19.脓疮疗饥的杜章  梓潼帝君...

方海权:大财富因此而诞生

方海权:大财富因此而诞生

方海权:大财富因此而诞生  秋风送爽,愿为薄薄轻安。资粮勤积,莫说大道不成。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但很多都是想不要经过刻苦努力而得到...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般若智慧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众生而三转*轮,其中第二转*轮,着重宣演中观的般若空性。 一、中观空性,般若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