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背后的深意,不看不会懂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归依法。三当归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莫极,故当归依僧。又名归依三宝。三宝之义,分别有三:一者一体、二者别相、三者住持三宝。

一、一体三宝者,即一心自体,法尔具足佛法僧三宝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当人一念灵明觉了之心,即自性一体佛宝;法者轨持义,这个心性,能轨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即自性一体法宝;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即此觉心能持一切法,即心即法,法法唯是一心,即法即心,心法不二,事理和合,即自性一体僧宝。如是一心具足佛法僧三宝,三宝唯是一心,即是名一体三宝。众生迷此,向外驰求,流转生死,诸佛悟此,即证菩提。释一体三宝竟。

二、别相三宝者,佛法僧三宝名相各别故。梵语佛陀耶,此云觉者。觉彻心源,究尽实相,是名自觉;将自证法门,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觉他;自觉已圆,觉他亦竟,是名觉满。三觉已圆,万德俱备,究竟成佛。初菩提树下成道,示丈六金身,于华严会上,现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别相佛宝。如来随机设教,五时所说权实诸经,三藏十二部,所诠教、理、行、证、因、果、智、断,各有不同,是名别相法宝。禀教修行,从行契证,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阶次,各各不同,是名别相僧宝。释别相三宝竟。

三、住持三宝者,佛灭度后,无论泥塑木雕、五金铸作、纸画布绘诸佛形象,留世福田,恭敬如佛,功德难思,住持不绝,是名住持佛宝;无论黄卷贝叶,所诠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使见闻者,依之修行,皆离苦得乐,乃至成佛,化化不绝,是名住持法宝;剃发染衣,弘宗演教,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是名住持僧宝。释住持三宝竟。

而住持、别相、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论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今言归依三宝者,不特归依住持三宝、别相三宝,亦复归依一体自性三宝。落于言说,虽名三种三宝,其实唯是一心,更无别法。举凡一切事物,莫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无不具足。所以教中但云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等,终不云归依于他。六祖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原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本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归一心之源,故曰归命,故归依亦即归命义。“依”者,是依止义,以诸众生一向随诸色声,逐念流转,苦海漂沉,无依无止,不知何处是归宁之地,今归依三宝,则身有所归,心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从此可出,发菩提心,佛果可期。释归依三宝义竟。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如果你欢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你做这十种善事,就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使君但行十善...

【生气】的意思是什么?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的意思是什么?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  生气(shēng qì),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佛教中的“生气”,是指三毒里面的“嗔”。我们...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一切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一切

诸位同学,大家好。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忘掉烦恼,福慧增长,静心安乐,早证菩提。再次感谢公众平台,及公众平台的全体员工,大家辛苦了,能够为我们创建...

恒传法师:仙姑与助念团

恒传法师:仙姑与助念团

善士问:请法师开示,我是一个从未去过真正道场的一个在家众,学习佛法也是手机上添加微信关注公众号学习,最近因我婆婆归西离世,附近有个龙母庙,我开始接触,那里面住了个...

净空法师法语:不往生极乐世界,你永远是孤单的

净空法师法语:不往生极乐世界,你永远是孤单的

1 佛家讲爱别离苦,再亲爱,夫妻、父子、朋友一定要别离,生离死别,死了之后很难再在一起,为什么?各人的业不相同。2 各人造的业不一样,在六道里头随业受报,一转世,...

大安法师:打坐昏沉怎么对治?

大安法师:打坐昏沉怎么对治?

信众: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法师:这个时代的凡夫众生打坐肯定是会昏沉。为什么呢?整个外部环境都是昏扰扰相,是动相;整个空气都不新鲜,水也都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