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学佛、信佛、皈依和出家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想亲近佛门的善信,都曾经问到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譬如说:

学佛和学道可以一起吗,研究佛学和信仰佛教有什么区别?

我没有皈依,算佛弟子吗?可以信佛吗?信佛的同时可以信其他宗教吗?

信仰佛教需要守戒律吗?还是出家才需要?皈依是不是就是出家?皈依之后还能不能吃肉呢?

null

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都是不清楚,“学佛、信佛、皈依和出家”这四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才引发的,今天我们便来讲一下,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界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佛、信佛、皈依和出家”这四者,和现在大家讲的“佛学”是两回事,前四者不论程度深浅,都是基于对佛教的信仰而言,而“佛学”则是将佛教,当做一种文化、一门学问或者理论知识体系来进行研究、探索、对比,单纯是为了增长知见,属于学术文化层面,基本与信仰无关。

就拿今天讲的比较多的“佛系”来说,其实基本跟佛教,跟信仰完全没关系,并非是带一个“佛”字,便是佛门弟子,下面我们一一来讲。

null

第一、信佛

这个“信”更多是“相信”的意思,是指大家相信诸佛菩萨,虔诚敬拜佛菩萨,内心里认定诸佛菩萨的神圣。但其实,这个“信佛”是分为了两种,或者讲说是两个层次。

一种是大家最常看到的,在寺院里烧香拜佛,希望获得诸佛菩萨佛力加持、护佑,求得福报的,这是一种“信佛”,但这种信佛并不彻底,很多同时也“信道”,他们即相信佛菩萨的力量,也相信三清的力量,去道观里一样上香磕头。你若问他们信佛吗,他一脸虔诚,双手合十告诉你,信!但这种相对层次较浅,比较表面化,算不得佛教的信徒。

另一种是“信仰佛教”,这种信奉敬仰是专一的,唯一的,是对佛陀毫不犹豫、绝对的相信,是一个佛教的信徒,不会再去信仰其他的宗教,这种“信佛”一般会踏上“皈依”之途,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

null

第二、学佛

严格来讲,学佛并非是信仰佛教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动态,它发生在信佛、皈依和出家的每个阶段中。世俗中,有些人将“学佛”看得神神秘秘,搞得神神秘秘,其实呢,学佛就是字面之解,就是向佛学习。

佛门中人都知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词,本师是什么意思?就是根本教师,就是老师。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学习他的智慧,学习佛法,根据佛陀的教导行事,将佛法融入在生活中、工作中、修行当中。

每个人都可以学佛,并非一定要皈依,要出家,学佛也不要求你受戒,不能吃肉之类的,对于一个普通的善信而言,学佛没有任何的门槛要求,只要你愿意学习佛陀的智慧,随时随地都可以。

但对于皈依、甚至出家之人,听闻佛法、依教奉行,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每天都该做的事情。

null

第三、皈依

对于“皈依”疑惑最多的便是,皈依有什么条件,或者讲要求,还有人担心“皈依”是不是就是正式进入佛门了,就不能娶妻生子,不能吃肉,需要持戒,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了?

这基本都是错误的知见!

首先,“皈依”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或者条件,只要你真诚地信仰佛教,愿意皈依三宝,就可以“皈依”。皈依之前,先跟自己附近的寺庙取得联系,按照寺庙的要求行事即可,一般就是准备照片和自己的信息,然后根据时间安排去参加皈依法会即可。

其次,要清楚“皈依”的含义,皈依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自此以后只能以佛教为信仰,不可再信奉道教、基督教等;皈依法,就是一切以佛教典籍为行为准则,依教奉行;皈依僧,就是不可再去跟从其他外道人士。

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皈依僧,是指皈依僧团,并不是皈依于某个师傅,有些佛弟子心态有极大问题,有事没事就出去炫耀,我的师傅是谁谁谁,我的师祖是哪位哪位哪位,我是谁谁谁的关门弟子,这很成问题,这样的佛弟子连皈依都没搞明白,不能算是合格的佛弟子。

“皈依”之后,便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了,但是跟持戒、出家,没有关系。

皈依之后,唯一要遵守的要求,便是上面讲的三皈依的约束,其他没有硬性要求,仍旧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继续生活、工作便好,不会不让你娶妻生子,也不要求你吃素。

要清楚,“皈依”并不强制要求“持戒”,佛弟子要“持戒”还需要参加专门的“受戒”仪式,只有受戒以后,才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受戒戒律。譬如说,如果受五戒,那你以后便不得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只是皈依并不要求,但劝谏大家可以尽量去做,去如此要求自己。

null

第四、出家

“出家”与“皈依”不同,皈依后仍可回到自己原有的生活中去,但是出家便是要真正离开世俗世界,离开自己的亲人、家庭、事业,去到丛林寺庙当中。

印光大师讲:出家乃大丈夫之事,这正好解开了一个大家的误解:很多人受小说、影视剧影响,都认为出家是一种逃避,情感不顺、事业受阻、生活失意了,就去出家了,这是极其错误的知见。出家不是逃避,出家的生活更不像普通人想得那么“美”,相反出家是了不起的事,出家是要在丛林中修行,不但自己修佛,更要发菩提心、慈悲度人。

出家有五重含义:一、出烦恼之家;二、出生死之家;三、出六道轮回之家;四、出三界之家;五、出染污不净之家。

“出家”后的佛弟子,是必须要持戒的,这跟“皈依”不同,出家后是不能够再行娶妻生子,不能够杀生、邪淫、饮酒的,持戒是基本要求。皈依不必出家,但出家必定皈依。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百喻经卷下》: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译文:  婆罗门教的徒众都说:「大梵天王是世间之父,能造万物,是造万物的主人。」有一位弟子说:「我也能造万物。」其实是愚痴,却自以为有智慧,对梵天说:「我想造万物。」梵天王答道:「不要生这个念...

海涛法师:愚笨的孝行反而牵累到父亲的故事

海涛法师:愚笨的孝行反而牵累到父亲的故事

  佛陀过去生曾因积存足够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着妇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贪恋财宝和美色,根本没想过世事无常的真理,而且她还坐在市场做买卖,想要博取世上...

心地善良的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心地善良的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我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为何还会得癌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得了癌症,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01什么是...

济群法师:为谁持戒为谁修

济群法师:为谁持戒为谁修

为谁持戒为谁修 我们为什么要持戒?是因为戒律由佛陀制定,觉得应该持,还是真正意识到持戒对修行、解脱确有利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 如果仅仅因为戒...

远离混乱的男女关系

远离混乱的男女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词叫混乱的男女关系。任何一个人,无论普通人,还是有钱人,一定要远离一切混乱的男女关系。简言之,一个人在结婚之前不要有性生活。婚后,夫妻生活也要...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  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