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法师:皈依是成佛之源

三皈依是学佛之源,成佛之宝,是缘起。过去说,万事开头难。今天是成佛的开头、成佛的源头,这也叫心有所皈,身有所依,心有了归宿。

人,要自觉,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不知道要去成佛,不知道归宿,就像鱼不知水一样——鱼不知道水在哪里,我们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鱼知水为龙,人知己为圣。我们就是没转变过来,永远找不到自己。找到自己了就是圣人了,就叫转凡入圣。

今天,我们来到文殊菩萨的道场,来到文殊菩萨的这个大智慧里面,但是不知道智慧在哪?什么叫智慧?我们学佛以后要如何去学?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智慧就是我们皈依了以后,开始生起的作用,这就是智慧。智慧就在我们的周边,依佛依法依僧的所作所为就是智慧的体现。换句话说,智慧就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一切一切当中。

人和鱼一样,鱼不知道水在哪里?人不知道智慧在哪里?鱼就在水里了,人实际就在智慧里面了。我们举心动念都是智慧的体现,智慧的显现。三皈依仪轨:一体三宝,住持三宝。这个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就是体和用。今天皈依就是皈依这个体。什么体呢?自性之体,成佛之体。有了体就要起用了,有体有用了就有智慧了。体和用是二而不二,就是这两个东西不是两个是一个。所以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些东西。

但这是成佛之源、成佛之体。我们成佛有三个东西:一个是体,一个是相,一个是用。所以我们一生也好,生生也好,无非就是体、相、用。体是这个三皈之体;相呢?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具足戒三皈”五种三皈,这就是相;成佛之体显现智慧之用。

所以我们受的是第一种皈依叫翻邪三皈。将来有条件,有机会,可以受八戒三皈,十戒三皈,甚至具足三皈。我们出家人受具足戒,就叫具足三皈。所以,有了归宿人生就有目的了。人活着有了目的,心就能沉下来。就和常人一样,有了家就有了归宿了。我们的家在哪里呢?诸佛的十方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现在的家是临时的客栈,是不长久的。这就叫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无常就不是你的家,它是一个短暂的、借用一时的地方,不是你的住所,不是你的真正归宿。

凡夫就和水里头那个浮游——那个浮起的漂浮物一样,它不是长久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没有了。这是我们的业障体现出来的。所以,这个三皈,够你一生学习,一生受用,生生受用。这是超凡入圣的津梁,转凡入圣的宝殿,就这么简单。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成佛之念,就是要在这个简单里头做出不简单。把复杂的人生变成简单的、解脱的出世法,这就是圣人。把简单的成佛之道,变成复杂的人生之道,这就叫凡夫。

学佛,要把复杂的人生变成简单的成佛之道。实际成佛之道非常简单,可是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人生里头,难解难分,天昏地暗,不知出离,永无出离。这是个很简单的人世,其实就是一天三顿饭。

所以,学佛就学求解脱,得安乐。有什么,吃什么,吃饱就行了,简简单单,知足常乐,不要去贪求。穿衣服,衣服就是遮羞、防寒、避暑,就这么简单,除了这其他也没什么用,穿的再好也是给别人看,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们的所作所为,叫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就是理性的自性三宝。理是什么?事是什么?非常深!要多看一看,反复地看。把这些都能看通了,弄懂了,成佛有余。一生中这些东西看不通、看不懂,成凡夫也是个一般的凡夫,不是一个上等的凡夫。

三皈,也就是佛教说的,直指人心,明心见性。除了这个再没有别的。离开这个,没有第二个法门了。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初游波罗奈国, 耶输伽父,信受三皈。耶输伽父就是耶舍的父亲,他是佛教史上皈依三宝的第一位居士,也叫优婆塞。所以最早接受三皈的优婆塞,最早接受成佛的指导的,就是耶输伽父。

讲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戒定香赞,大家都听过,这个戒定香赞是谁写的?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写的。“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根据当时那个情境写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出生的时候,与释迦牟尼佛成道是在同一天。释迦牟尼佛在雪山苦修六年,最后夜睹明星而悟道,大臣国王们就说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儿子是从哪来的?当时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时候,他父亲叫他必须给释迦族留个儿子,不留儿子就不能出家。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用手这么一指,他的妻子耶输陀罗就有孕了。罗睺罗生下来后,耶输陀罗为了证明佛陀和自己是清白的,就叫人挖了个大火坑,说,如果我们母子圆满,毫发不损,那么就证明是清白的。耶输陀罗跳的时候,这个火焰变成了清净的莲花,香气遍满十方,所以就叫戒定真香。所以这个香赞,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写的,证明释迦牟尼佛是清白的、持戒的、修行的、能为人天之师的。

佛教里,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公案,都是真实的写照,不是虚假的、虚构的。所以各位,皈依了佛,对佛的信仰,对佛的认识,尤其这些,回去要好好看一看。

我们的生命,一刻不停地在减少,什么也留不下来。我们的童年已经过去,成青年了。生命不断地流逝,我们的生命终究要舍去,但是慧命不能丢,正念不能丢。为什么三皈第一个就是“皈依佛,宁舍生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我们此前的生命干什么了?我们青少年的时候干什么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是前前无头,后后无尾。所以我们只有把握好当下,当下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净念、正信正念,这就是我们当下的情景,正信的皈依。如果这个皈依还没弄明白,后面就没有希望了。所以希望要变成真实,变成现实,不要变成无望和失望。

各位,三皈依开头的指示就是正念现前、净念现前。各位受了佛的三皈,得了佛的智慧,受了佛的加持。回去以后,要在你们家里,在你们的周围,弘扬一方,影响一片,成为真正的佛弟子。这就叫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在,三宝就在;有三宝,就有光明;有三宝,就有智慧。这就是大家的归宿,大家的愿望,大家的目的。所以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智慧就在我们这里起作用了。如果一点作用没有,甚至起反作用,那就不是智慧,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往生极乐之人无中阴身,为何还要助念数

净空法师:往生极乐之人无中阴身,为何还要助念数

问:请问“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所指的是临终最后一口气,还是神识离开身体的最后一念? 答:神识离开身体最后一念,这才是真的。当然最后一口气也必...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译文:从前有一间老屋,人人都说房内常有恶鬼,就都害怕,不敢进去住。这时有一个人,自认为大胆,说:「我想进这屋中去睡一夜。」就进去住下了。后来另有一个人,自以为胆勇要胜过前面那个人,又听傍人说这屋中...

如瑞法师:华严与人生智慧

如瑞法师:华严与人生智慧

华严与人生智慧 (2009年12月26日讲于“复旦佛学讲坛”) 演讲/如瑞法师整理/李文静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上午老和尚以禅为...

 佛陀揭示人肥胖的原因

佛陀揭示人肥胖的原因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天,他到精舍向佛陀求教:“佛陀!我饱受肥胖臃肿的不便,不但行动滞钝,终日昏睡,而且只要一动,就感到痛苦不已。”  佛陀问道:“你想知道多病的原因吗...

悟妙法师:打坐的时候腿会酸麻,怎么克服?

悟妙法师:打坐的时候腿会酸麻,怎么克服?

问:打坐的时候腿会酸麻,之下我的心就静不下来了,我很烦燥,这个怎么克服?悟妙法师:如果这个时候,你是以修心为主的话你可以暂时把腿先松一松,让自己的心变轻松,然后专...

永海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永海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佛陀会生气吗? 《杂阿含经》一一三五经: 有一天,只园门口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名叫宾耆迦。他昂首傲慢地走到佛陀的面前,便开口大声骂诃责,还讲了许多粗恶不堪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