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我心中有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走皈依

问:祈请上师开示,我觉得只要心中有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走皈依的形式?

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这跟我们入门学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有受皈依的戒律,我们就不会约束自己;不约束自己,造作了恶业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得到恶果感受苦痛。

如果不皈依,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表面上你可能喜欢供佛、点灯、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但佛陀让我们不要去伤害众生,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就会开始做不到了。约束我们的语言不要去骂人,你做不到;约束你不要去贪婪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你也做不到;约束你不要嗔恨他人,还是做不到。

所以,真正要做一个佛弟子,必须要从入门皈依开始。皈依的戒律,是别解脱戒里最基础的戒律,而所有戒律的基础就是皈依。皈依之后,修八关斋戒可以,修出家的戒律可以,修菩萨戒可以,修密乘的戒也可以。如果没有皈依的话,什么戒律都谈不上,因为没有基础。

所以,信佛不是说说而已,不是你说自己信佛就可以了,是要有戒律戒条的。皈依后,通过佛陀的身口意传给他的弟子们,受身口意的戒律,身体上不去杀生、偷盗、邪淫;语言上不去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心不去贪嗔痴慢疑等等。伟大的佛陀传了无上殊胜的佛法给我们,我们也愿意追随佛陀去闻思修佛法,如此,我们才能从一个信佛的人变成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就如同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而制定校规校纪,国家为了保护人民而制定法律法规一样,佛陀为了让弟子能够从险恶痛苦的轮回中脱离,慈悲善巧地通过戒律之方式来保护弟子。守戒,就是对自他最大的保护。

无始以来,人们习惯了囤积负面的能量,佛教管它们叫“不善业”,杀生、偷窃、邪淫、恶口、挑拨离间、讲是非,讲谎言,贪念、嗔恨,妒嫉、傲慢、疑心病等等这些都是负面能量,不把这些净化、消除掉,将会带给我们无尽的苦难。

比如杀生会带来短命多病,前世杀生今生就短命;今生继续造业杀生,疾病就会不断,生命也会短暂。如果你的言语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你会收到越来越多语言上的攻击,你的语言会越来越没有分量,得不到大众的尊重与爱戴。

所以,从信佛到学佛,要从约束、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开始。负面的能量曾经带给你巨大的伤害,是痛苦的根源,你现在还要紧紧抱着它们不肯放吗?有多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明明知道哪些是恶,哪些是不善,就是不肯给自己一个真正改过向善的机会。

佛,不需要我们去拜,不需要我们去点香点蜡烛来照亮他,佛已觉悟。为什么我们要跪在佛菩萨面前,跪在上师面前?佛菩萨不需要你跪,上师不需要你跪,是我们自己需要。五毒炽盛的凡夫俗子们,什么时候可以消业呢?就是在你最谦卑的时候,简单来讲,就是说你能彻底看透自己的时候,懂得知错改错的时候。当你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的时候,当你血气方刚得意洋洋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甚至不会觉察到身口意造作恶业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烦恼和痛苦。

当我们发自内心懂得谦卑之时,当我们真正成熟低头弯腰之时,才能看到自己身体、语言、内心中所有的缺点。

从整个东方来看,谦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象征与标志。平时我们磕头礼拜佛菩萨,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与感恩之情。其实,我们真正在拜谁?是在拜我们自己啊。

为什么要拜自己?因为你已经誓愿要跟着佛陀学习,把你身口意深处最肮脏的一面洗干净,放下你自以为是的身段,放下你那污浊不堪的缺点。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福报和快乐,你才能因为福报和智慧的增长,拥有长寿健康喜悦的身心。

很简单,如果一个学生比老师还傲慢,怎么可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真正的本领?皈依,戒律,跪拜等等这些你认为的形式,就是让你开始找到谦卑的自己,并在每个谦卑的当下,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把它们完完整整地彻底放下。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1、大象舍身救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1、大象舍身救人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道证法师:临终助念怎样开导?只有一个办法,就是

道证法师:临终助念怎样开导?只有一个办法,就是

能否「临时」助念?还有人有疑问说:「如果这个临终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们能不能临时跟他开导、助念让他往生呢?」——请问大家说是能还是不能呢?(那么全体...

净空法师: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不是真的

净空法师: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不是真的

『天道施张,自然糺举』,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报是自然的,不是由鬼神、上帝、佛菩萨在那里主宰,不是的,自自然然有这些事。那你要问为什...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五)~C 什么叫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五)~C 什么叫

(四)什么叫做戒,什么叫做智慧 什么叫做戒—— 这位种德婆罗门对佛教中的“戒”其实还不那么了解,因此他也请教了佛陀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戒呢? 世尊...

楞严咒之论降魔、功德、财富、灭罪、清净、救亲、

楞严咒之论降魔、功德、财富、灭罪、清净、救亲、

一、论究竟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二、论降魔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

【拜佛】的正确姿势,如何拜佛?怎样拜佛?

【拜佛】的正确姿势,如何拜佛?怎样拜佛?

拜佛(佛教解释)  拜佛,是指到寺院对佛像虔诚的跪拜,拜佛通常有礼佛三拜的步骤,这也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的正确姿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