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我们受戒,是从皈依中获得戒体。比如五戒、八戒、沙弥十戒,都是由三皈获得戒体。所以在受持五戒、八戒的仪轨中都有皈依的内容,分别为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

比丘戒也不例外。僧团成立之初,僧众曾依“三语”受戒。只要对三宝生起信心,对着僧团三称“我某甲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今于如来所出家,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即可获得比丘戒体。后来,因为众生的根机、信心都不如从前,才形成羯磨受戒的仪式,通过隆重的仪轨,使受戒者纳法于心。

但皈依始终是戒律的灵魂。惟有对三宝具足信心,戒律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有多少信心,就会有多少持戒的自觉性。如果不是佛教徒,对三宝没有信心,戒律对他们就只是一些条文而已,并无多少实际作用。

所以,我们受戒前必须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否则就无法得到戒体。惟有深信三宝,对三宝所发的誓言才会产生效应,不然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如果有一天三宝在我们心目中失去地位,那么,曾经对三宝所做的宣誓也就难以产生效应了。

可见,戒体完全是建立在我们对三宝的信心上,建立在皈依的基础上。所以,我们皈依之后还要不断修习皈依,以此坚固道心,强化戒体力量。一旦信心减弱,戒体的基石就会随之动摇,戒律在我们心中也将失去分量。

点我:

相关文章

一名严重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患者,对杀生和深陷色

一名严重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患者,对杀生和深陷色

先说现在的我,杀生、邪淫的惨烈果报,让我在活着的这些年,饱受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折磨;抑郁症使我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情绪低落、萎靡颓废,消极悲观,常常有寻死的想法...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第305期明觉文:侯松蔚 历代祖师无不指出,皈依为趣入圣教之门,只有受持皈依才能成为内道弟子。可惜,汉传、藏传佛教信众都广泛流传著一些有关皈...

莲花生大士:遣除杀生恶业异熟果报、一切病魔果报

莲花生大士:遣除杀生恶业异熟果报、一切病魔果报

苯波教的念诵中记载,在古代某些苯波教的人修砌灵墓,宰杀了鹿、野牛等各类野生动物来祭祀苯波教的天神。当时,国王赤松德赞看见将血肉供养视为善法的苯教彩盘后问莲花生大士...

慧律法师: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念什么都一样,问题是要见性,见性的话,不念它也是佛。佛不念佛、佛不绕佛、佛不礼佛。佛不念佛:自性就是佛,...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问: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海涛法师:不是说哪一个咒语特别有用,而是你对哪一个咒语有信心,那个咒语就有力量,都可以。最主要是信心,当然如果你问我,佛教有一个爱染...

宏圆法师: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宏圆法师: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如是,就是指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指上文来说的,指这一句经文来说的。不住于相,就是对一切法都不执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