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爱与放下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我建造了什么?”或其他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陪伴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人,你会发现他的问题非常简单:“我是否好好爱过?”我过得充实吗?“ 我学会放下了吗?”

这些简单的问题直指灵性生活的核心。当我们想要好好地爱,并充实地生活时,就会看到自我的依恋和恐惧限制我们的方式,也会看到许多打开心扉的机会。我们是否爱过周遭的人、我们的家人、社区,以及居住其上的地球?我们是否学会了放下?是否学会以恩典、智慧和慈悲度过生命中的变化?我们是否学会宽恕,并以心而非批判的精神来生活?

当我们看见生命的珍贵与短暂,放下就成为灵性修行的核心议题。我们需要放下时,如果还没学会这一点,就会受到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走到生命尽头时,可能需要经历所谓的速成课程。我们迟早必须学会放下,允许不断变化的生命奥秘穿透我们,不感到害怕,也不会想留住或抓紧它。

我认识一位年轻女性,陪伴著癌症扩散的母亲。在这段期间,她母亲躺在医院,身上接著许多管子和机器。母女两人都同意妈妈并不想以这种方式离世,便在病情恶化时拿掉所有的医疗器械,出院回家。癌症还是继续扩散,那位母亲费了好些心力才接受自己的病情。她试著在床上做家事、付清账单,并监督生活中所有的例行事务。她和身体的痛楚奋战,但更常和她的无法放下抗争。在这场奋战中的某一天,病重而有点迷糊的母亲打电话叫女儿来,说:“亲爱的,现在请把插头拔掉。”女儿温柔地说:“妈妈,你身上并没有插插头。”关于放下,我们都有许多要学习的!

放下,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变迁中走过人生,会为我们带来成熟的灵性生命。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爱与放下其实是同一件事。两者都不求拥有,都让我们碰触到变动生命中的每个片刻,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都让我们全然活在当下。

有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一位住在欧洲的著名犹太教拉比的。有一天,有个人从纽约搭船来拜访他。那人来到这位伟大拉比的住所,那是一间坐落在欧洲城市街道上的大房子,他被带到拉比位于阁楼的房间。他走了进去,发现大师的房间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和几本书,他原本期待会看到更多东西。打过招呼之后,他问:“拉比,你的东西在哪里?”大师反问他:“那你的东西呢?”访客回答:“但是大师,我只是路过而已。”大师回答:“我也是。”

全然去爱和好好生活,需要我们最终能体认自己并未占有或拥有任何东西,包括我们的家、车子、所爱的人,甚至我们的身体。灵性的喜悦和智慧并不是来自拥有,而是来自开放的能力、全然地去爱、在生活中自由前进。

点我:

相关文章

自杀未遂及死亡前的种种痛苦挣扎与彻底摆脱方法!

自杀未遂及死亡前的种种痛苦挣扎与彻底摆脱方法!

自杀方式很多,所感的痛苦也各各不同,兹分为四类,一一的讨论:(一)、窒息而死,(二)、麻醉而死,(三)、中毒而死,(四)、其它死。(一)、窒息而死(1)、投河 投...

贤崇法师: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贤崇法师: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贤崇法师主讲 大家想想看,自古以来有哪一个皇帝,真的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从来没有的。我们人往往把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我们这个流动的、变化的...

宣化上人:对阴灵和堕胎的开示

宣化上人:对阴灵和堕胎的开示

66.问:现在有很多人藉婴灵敛财,有些佛教人士颇不以为然。请问师父您的观点如何?婴灵是否会造成当事者身体不健康,或带来其他方面的困扰?让一些堕胎的当事者因畏惧、害...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

佛法的基本知识 慧法师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前面这幅生死轮回图,在西藏一直被广泛地用来作为讲解佛法基本宇宙观的教学工具。十五年问...

打坐中发现了业力是如何牵引我们投胎的奥秘

打坐中发现了业力是如何牵引我们投胎的奥秘

一天中午苏东坡有点发困,就在书房中想睡一会儿。睡着后,做起梦来。感觉自己在马路上,前面见一辆马车飞跑过来,经过苏东坡身边的时候,似乎一阵风把帘子掀了起来。苏东坡往...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公案觉悟,生死了脱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修行禅宗要起“疑”,这不就与佛法教义所要求的“信”相悖了吗?其实不然。 就基本教义而言,佛法修行确实是要从“信”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