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

爱与放下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我建造了什么?”或其他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陪伴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人,你会发现他的问题非常简单:“我是否好好爱过?”我过得充实吗?“ 我学会放下了吗?”

这些简单的问题直指灵性生活的核心。当我们想要好好地爱,并充实地生活时,就会看到自我的依恋和恐惧限制我们的方式,也会看到许多打开心扉的机会。我们是否爱过周遭的人、我们的家人、社区,以及居住其上的地球?我们是否学会了放下?是否学会以恩典、智慧和慈悲度过生命中的变化?我们是否学会宽恕,并以心而非批判的精神来生活?

当我们看见生命的珍贵与短暂,放下就成为灵性修行的核心议题。我们需要放下时,如果还没学会这一点,就会受到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走到生命尽头时,可能需要经历所谓的速成课程。我们迟早必须学会放下,允许不断变化的生命奥秘穿透我们,不感到害怕,也不会想留住或抓紧它。

我认识一位年轻女性,陪伴著癌症扩散的母亲。在这段期间,她母亲躺在医院,身上接著许多管子和机器。母女两人都同意妈妈并不想以这种方式离世,便在病情恶化时拿掉所有的医疗器械,出院回家。癌症还是继续扩散,那位母亲费了好些心力才接受自己的病情。她试著在床上做家事、付清账单,并监督生活中所有的例行事务。她和身体的痛楚奋战,但更常和她的无法放下抗争。在这场奋战中的某一天,病重而有点迷糊的母亲打电话叫女儿来,说:“亲爱的,现在请把插头拔掉。”女儿温柔地说:“妈妈,你身上并没有插插头。”关于放下,我们都有许多要学习的!

放下,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变迁中走过人生,会为我们带来成熟的灵性生命。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爱与放下其实是同一件事。两者都不求拥有,都让我们碰触到变动生命中的每个片刻,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都让我们全然活在当下。

有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一位住在欧洲的著名犹太教拉比的。有一天,有个人从纽约搭船来拜访他。那人来到这位伟大拉比的住所,那是一间坐落在欧洲城市街道上的大房子,他被带到拉比位于阁楼的房间。他走了进去,发现大师的房间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和几本书,他原本期待会看到更多东西。打过招呼之后,他问:“拉比,你的东西在哪里?”大师反问他:“那你的东西呢?”访客回答:“但是大师,我只是路过而已。”大师回答:“我也是。”

全然去爱和好好生活,需要我们最终能体认自己并未占有或拥有任何东西,包括我们的家、车子、所爱的人,甚至我们的身体。灵性的喜悦和智慧并不是来自拥有,而是来自开放的能力、全然地去爱、在生活中自由前进。

点我:

相关文章

宗舜法师:悲智双运才是真正的宽容

宗舜法师:悲智双运才是真正的宽容

问: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

【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

【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

五浊恶世(佛教解释)  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世界,心。五浊恶世即同时具五浊之心。  劫浊,心之生住异灭不净。时现三灾,生相杀(譬喻念念之相扼),饥渴(譬喻念之走向不善),疾病(譬喻...

净空法师:财神到

净空法师:财神到

要想保持我们的「富有」,佛法教我们舍得,舍是因,布施,得是果,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得到的那个还要舍。所以「舍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你舍你就有得,你舍...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往生女人第四  元念佛婆  念佛婆,不清楚他的姓氏。元朝至顺庚午年,浙西连年闹饥荒,杭州城中,饿死的人相互堆积,官府命令街坊小吏派人抬尸体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有一婆子,二十天不腐烂,每天都在...

献血、放生、念佛的残疾人找到高薪工作

献血、放生、念佛的残疾人找到高薪工作

各位师兄,我七年前,从大学毕业,带着学士学位证书和英语八级证书,流浪滨城。因无当地户口,又兼右下肢残疾,五十多家单位面试,没有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而且,当时我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