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为什么不去感恩?因为不知恩

我们现在都是不善学,都是把别人的错误牢牢记在心里,别人那个什么不好、那个什么不好,记得牢牢的,他的好都没有记住。也就是说在垃圾桶里面,黄金没有带回家,但是垃圾倒是带了不少,都记人家的缺点,记人家的错误,心里都是装人家的垃圾,你说这个人他怎么会健康?所以这个在道家也是这么讲,儒家、道家都是这么讲,道家《太上感应篇》讲,「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太上感应篇》讲的。受就是接受,恩就是恩惠,接受别人的恩惠,他没有去感恩,不知道,不感就是不知道去感恩,不知恩。他怎么不会去感恩?因为他不知恩,所谓知恩报恩,不知感恩。念怨不休,这个怨可知道得清楚了,人家对不起我们的,这个从来没有休止。所以,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人家对我们有帮助过的他很容易忘记,但是有对不起我们的事情那记得都没有休息过。譬如说人家对我们有十件恩惠,但是他有做一件对不起我们的事情,那十件统统忘记,对不起我们的那一件到死都还记得,这个叫念怨不休。在《感应篇》讲这个是过,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这个是过,是错误的,要改过来。

所以老和尚最近也有写,在十一年前,他的境界已经修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篇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是韩馆长往生之后他修的境界,跟我们分享,他就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印出来跟大家分享。他活在感恩的世界,都是逆境的,人家对我们不好的,人家对我们不好的你要想到,他这个不好当中有好的一面,你要感恩他好的一面。譬如说骂你的人,那不好,他骂我,你怎么去感恩?他帮助我们修忍辱,不然你忍辱没地方修,你不知道你忍辱功夫修得怎么样,没有这样的境界来,你怎么知道你有忍辱?忍辱仙人他怎么能成就忍辱?就是遇到歌利王不讲理,就是我们中国讲的暴君,不讲理。杀他还不是一刀给他死,一片一片肉慢慢的给他割,这个在《金刚经》讲的。佛都没有动一念瞋恚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没有动瞋恚心,因为没有人我的对立,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

选自 沙弥律仪悟道法师主讲(第三十二集)2008/7中国庐江金刚寺档名:WD11-002-0032

 

点我:

相关文章

雪天野外护生施食的奇遇

雪天野外护生施食的奇遇

释昌莲编辑现在,地处北国边陲的黑龙江,已经进入深冬季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北风呼啸,到处是一片银色世界,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这样的天气,若是人们在户外过夜...

仁清法师:助念的这种形式不但助亡人往生,还能自

仁清法师:助念的这种形式不但助亡人往生,还能自

“第三是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

【孝养】是什么意思?孝养父母包括什么?

【孝养】是什么意思?孝养父母包括什么?

孝养  孝养,是指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孝养父母包括什么?  孝养父母包括着三个层面:基本的行孝;精神层面的行孝;佛学的行孝。  一、基本的行孝: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  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

五戒十善能够保家道不衰 财富丰盈

五戒十善能够保家道不衰 财富丰盈

      财富的道理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

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是修行人的标准

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是修行人的标准

  唐朝隐峰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他们都是著名的禅师。他们虽为师徒,却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相互学习。相比之下,马祖禅师禅道高一些,但隐峰禅师也毫不逊色。  有一次,隐峰禅师推着车子搬运经书,正...

【人生】佛教中的人生是指什么?佛教的人生观呢?

【人生】佛教中的人生是指什么?佛教的人生观呢?

人生 (汉语词语)  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从稚嫩到成熟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