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为什么不去感恩?因为不知恩

我们现在都是不善学,都是把别人的错误牢牢记在心里,别人那个什么不好、那个什么不好,记得牢牢的,他的好都没有记住。也就是说在垃圾桶里面,黄金没有带回家,但是垃圾倒是带了不少,都记人家的缺点,记人家的错误,心里都是装人家的垃圾,你说这个人他怎么会健康?所以这个在道家也是这么讲,儒家、道家都是这么讲,道家《太上感应篇》讲,「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太上感应篇》讲的。受就是接受,恩就是恩惠,接受别人的恩惠,他没有去感恩,不知道,不感就是不知道去感恩,不知恩。他怎么不会去感恩?因为他不知恩,所谓知恩报恩,不知感恩。念怨不休,这个怨可知道得清楚了,人家对不起我们的,这个从来没有休止。所以,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人家对我们有帮助过的他很容易忘记,但是有对不起我们的事情那记得都没有休息过。譬如说人家对我们有十件恩惠,但是他有做一件对不起我们的事情,那十件统统忘记,对不起我们的那一件到死都还记得,这个叫念怨不休。在《感应篇》讲这个是过,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这个是过,是错误的,要改过来。

所以老和尚最近也有写,在十一年前,他的境界已经修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篇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是韩馆长往生之后他修的境界,跟我们分享,他就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印出来跟大家分享。他活在感恩的世界,都是逆境的,人家对我们不好的,人家对我们不好的你要想到,他这个不好当中有好的一面,你要感恩他好的一面。譬如说骂你的人,那不好,他骂我,你怎么去感恩?他帮助我们修忍辱,不然你忍辱没地方修,你不知道你忍辱功夫修得怎么样,没有这样的境界来,你怎么知道你有忍辱?忍辱仙人他怎么能成就忍辱?就是遇到歌利王不讲理,就是我们中国讲的暴君,不讲理。杀他还不是一刀给他死,一片一片肉慢慢的给他割,这个在《金刚经》讲的。佛都没有动一念瞋恚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没有动瞋恚心,因为没有人我的对立,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

选自 沙弥律仪悟道法师主讲(第三十二集)2008/7中国庐江金刚寺档名:WD11-002-0032

 

点我:

相关文章

恭请师兄大德为弟子的爷爷回向助念

恭请师兄大德为弟子的爷爷回向助念

弟子的爷爷叫蒋忠愚,今天12点35分往生,他生前得了老年痴呆症。由于我的亲戚长辈朋友,都不怎么正信佛教,都是按村里请人超度的,一往生没多久就给换衣服了,我说没人信...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并能正思惟,则能渡过生死流。 在本经中,同样是位名叫旃檀的天子向佛请教:“谁度于诸流,昼夜勤不懈?不攀无住处,云何不没溺...

宣化上人:不要以为念〈大悲咒〉没有用,在你生命

宣化上人:不要以为念〈大悲咒〉没有用,在你生命

恭录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菩萨”是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萨就是“有情里的觉悟者”,也是“要觉悟一切的有情”。什么叫...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

12. 随缘而不变 水还有清净的性,表示出世间法。世间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要学水一样清净,有水的清净而且把握好了之后,就有解脱的心,才能够去救众生。自己的心还...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

冥报记04:董雄诵经获感应的真实故事

冥报记04:董雄诵经获感应的真实故事

河东人董雄,自小虔诚信佛,茹素数十年。唐朝贞观年间,官拜大理丞。贞观十四年春天,受到李仙童事件的牵连,被关在御史台。当时,皇上认为他们结党谋反,龙颜大怒,下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