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影响我一生的三个人

我这一生,影响我的三个人:

第一个是方老师,改变了对宗教的认识,过去总以为宗教是迷信。我跟他学哲学,这个课他开的,每个星期两个小时,学生就我一个。得力于尊师重道,我们对他的礼敬是跟见老和尚的礼貌一样,尊师重道。这门课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说:“佛教是宗教,怎么是哲学?”他说:“你不知道,你还年轻,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还没有听说过,“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把我引入佛门。我倒要听听他的话是真的是假的?每天课是在他家里上,他家里书房。我就很注意,我们上课在客厅,这个时候没人进来,我就很留意看他的书桌,书房,书桌里头放的些什么书?这一年,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有少过佛经。我才知道他真的不是假的,他真干,天天干,这个话可以相信。对佛教起信心,他给我建立的,把佛教这个名词讲透了,我明白了。

第二个影响的,章嘉大师。我从方老师这边抽出时间去看章嘉大师,向章嘉大师请教一个问题:“佛法是大学问,我知道了,佛门里头有没有方法能够让我很快的进去?我们要进入这个境界”。我提出这句话,大师看着我,看了一个小时不说话,他看我、我看他,我们看了一个小时,我在等他。一个小时以后开口了,说了一个字,“有”。我的眼睛亮起来,有,底下又没有了,他又不说了。再继续,人完全在定中,继续半个小时,又坐半个小时。这一个问题是一个半小时,告诉我有。最后把这个谜底揭穿说出来,“看得破,放得下”。我明白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要想入门,任何一个人没有办法走出去的,戒、定、慧。你看他给我讲什么?看破、放下,看破是慧。这个意思,无论你修什么法门,你学哪个宗派,真正契入境界,没有戒定慧不行。看破,智慧,放下是定慧,戒定慧三学,我把它连串起来,我明白了。戒定慧怎么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在起作用,在六根对六尘。修行人是六根起作用,把六尘淘汰掉,就入境界了,智慧就开了。看东西可以看,都要看,不放在心上,拿掉了就没有了;放在心上,错了。六根对六尘境界不管起什么作用,都不可以放在心上,这叫修定慧,你才能开悟;你要停留在那里研究,那就错了。这是把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入门、开悟这个方法告诉我了,我们接受了。接受以后就练功,练功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练,见、闻,眼睛、耳朵不受外面境界干扰,知道什么?外面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要做这个功夫;不做这个功夫,你不得受用,你的书白念了,念就要干真的。

最后一个,经教很重要,要听。这个我跟李老师,我跟他十三年,听了几十部经,听了复讲。这样的老师很难找,老师有耐心接见我,我也有耐心听他们讲、教导。

所以到最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放下?因为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要知道所有统统是假的,心住在真心上,不住在妄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眼见色、耳闻声学什么?不起心、不执着,这就叫修禅定。日常生活当中六根起作用,都叫它念头起来马上就下去,不让念头起作用,这慢慢就入定了,定开智慧,豁然开悟了。开悟是修行的圆满,是得道,真的得道了。真得道总的来说,六根起作用,不起烦恼习气的作用,只起见闻觉知,不是看不见,看见、听见,看见、听见不起波浪,不起妄想,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对了,就这么回事情。经典学一段时期之后,自己会贯通,跟古人走的是一条路,才晓得佛法的微妙。

 

点我:

相关文章

【功德】什么是功德?如何做功德?

【功德】什么是功德?如何做功德?

功德(佛教解释)  功德,指功业与德行;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事。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如何做功德?  不论做功德,还是做善事,都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

传喜法师: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出家需有献身精神

传喜法师: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出家需有献身精神

学佛开拓心灵宝库2012.08.22 ——客堂开示 出家需有献身精神 首先你看我们佛教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一旦出家穿上这个衣服,对这个社会来说就是代表三宝,...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何收我二十四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人错了。买布人不服,拉颜回去...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住宅,以及种种精美的资生之具。如是众多高贵的物资,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萨毫不犹豫的立...

烧香拜佛时,记得要跟佛菩萨说这两个字!

烧香拜佛时,记得要跟佛菩萨说这两个字!

很多人到庙里去,供养一点钱,就大咧咧地要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保佑发财,保佑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和人抱怨说,这个庙不灵,那个佛菩萨不灵什么的,但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

【果位】-佛教果位是什么意思

【果位】-佛教果位是什么意思

果位(佛教解释)  佛教用语,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内容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释义  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分类  小乘佛教  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