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修行要带​三分病”?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人能长生不老,谁还会想到修行呢?学佛,就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这是根本目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古德常常说:“修行要带三分病”,这是为什么呢?末学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了解无常。

人在没有生病的时候,会一直理直气壮地忙碌下去,忙什么?忙工作、忙赚钱、忙着吃喝玩乐。生活中无处不需要钱,人活着就得赚钱,不去赚钱,就是不务正业,赚钱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这看起来很现实。

但我们一直很避讳一个问题,就是生死无常,总觉得活得好好地,想那个干什么?这不是咒自己吗?往往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认识到无常,才会把生死问题提到第一位上来。

二,使人谦虚。

人在健康的状况下,尤其是精力充沛,正当壮年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别人没有的,我都有;别人很穷,我赚钱还可以;别人卧病在床,我身体还很好;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会洋洋得意,目空一切。一旦自己生病了,真正面临生死无常了,才突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跟生命相比,都不再有任何意义,看看别人都健健康康的,甚至一个乞丐,自己都羡慕不已,哪里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想不谦虚都不行了。

三,懂得放下。

在健康时,我们往往会忘掉生死无常,不断地向外驰求,很难静下来,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们要为孩子选好学校,要买房子,要买车,要让别人看得起,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拥有的越多越好。我们加班加点,熬夜工作,不惜透支身体,都只为一个美好的未来。可一生病,一进医院,才明白一切都是浮云,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时候就什么都放下了。

四,学会反省。

人往往只有在面临生死无常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时候就会看得很清楚明白了,就容易学会反省自己的言行了 。

五,更加精进。

在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之后,就会彻底明白生死事大,其他事小,人身难得,生死无常。趁着还有行动能力,最要紧的是什么?赶紧精进修行,了脱生死呀!否则等一口气上不来,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说只有在生病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加了解无常,才会懂得谦卑,才能学会放下,才会反省自己 ,更加精进。但一定要记住:“修行要带三分病”这句话的“三分”很重要,一分不够量,十分就完了,要恰到好处,才最利于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净空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一饭之恩,古人必报,报即无力,心必铭感,念兹在兹,不可或忘”。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不但是教导我们,而且做给我们看。“《智度论》曰,受恩不感,甚于畜生”,这是佛经上...

净空法师: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

净空法师:为了临终的时候,一点恐怖都没有,用什

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念佛?所以千万不能会错了意思,临命终时十念可以往生,现在不念没关系,到临终时再说,还来得及。这在理论上讲得...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在弘化禅寺僧众民主生活会的开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在弘化禅寺僧众民主生活会的开

正慈方丈在弘化禅寺僧众民主生活会的开示 ...... (前未录) 寺庙的权力在客堂当家的。 这个寺庙,我为什么这么操心呢?就因为大家老的老,小的小。我从心里希...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一、二章引

第一章 引言一、错误的见解一般人对于命运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论’和‘自由论’这两个圈子里打转。赞成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1.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心情不舒畅、内心有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去责怪别人,去责怪外在的环境,觉得今天事情做不成功、做...

信愿法师:中阴助念荣登宝莲

信愿法师:中阴助念荣登宝莲

【念佛感应录】中阴助念荣登宝莲表嫂许汝安,出生于1957年,往生于2010年7月7日,享年53岁。表嫂系湖北省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建新村人,职业是教师,生前没有任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