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苦难是有原因的,不要去计较,专心念佛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是提供我们一个方法。『乐』是爱好,「但乐」,我只爱好一桩,哪一桩?过去诸佛所修的善根。诸佛所修的善根是什么?佛佛相念,就是念佛。所以这一句里面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这一生当中唯爱念佛;除了喜欢念佛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放下了,这个提示不可思议。

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当一个人念佛的时候,心里面想佛的时候,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佛,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佛了,就成佛了;想菩萨就成菩萨,想罗汉就成罗汉,想什么就成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念佛。

念佛,一切佛中,阿弥陀第一,这一点我们要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经里面常常赞叹的;而且世尊告诉我们,不但他一个人赞叹,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赞叹到极处了,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所以我们念佛,释迦牟尼佛没有教我们念他,单单教我们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自己也念阿弥陀佛,这是佛对於我们的教导。

...一切法门比较起来,这个法门容易,这个里头容易;容易的道理,真正透彻明了的人还不多。一般人,方法容易,一句「阿弥陀佛」都会念,随时随地也会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这的确很方便,他们只能够领略到此地;更深一层,他不知道了。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神力加持,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这个大家不知道,这是其他一切法门跟这个名号功德不能比的,就在此地。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像这些地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用得上。一切苦难不要去计较,逆来顺受。苦难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要是知道因缘,你就会甘心情愿去忍受了,都是过去今生所造不善业的感召,怎么能怪人!我们如何面对现实?就是不要去计较,专心念佛。...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是智慧,第一句是智慧,真实的智慧,教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宇宙观。人生宇宙真相如何?幻化无常。『法』是一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生宇宙,是幻化无常的。因此你不要去计较,你也不要去认真;你认真计较,那你叫自找苦吃,那叫迷惑颠倒。知道事实真相,自然心就定了,就不计较、不执著,真正能放下,放下就自在。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表现在外面。前面两句,「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是内在的功夫,智慧。「观法如化」是慧,「三昧常寂」是定,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外面、在行为上,自自然然的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

实在是不见别人过失。你看六祖大师《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晓得,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他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著,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统统都没有。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修道人再不搞这个,所以根本就不见了,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不讥他过」。

无量寿经(第三十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30

 

点我:

相关文章

透析手淫邪淫对家运巨大影响的奥秘

透析手淫邪淫对家运巨大影响的奥秘

也许有的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手淫邪淫只是自己的问题,怎么就扯到家运了,也许他们认为这真是种迷信甚至认为这真是不可理喻不可饶恕的。其实不然,手淫...

是什么造成我们生活中的痛​苦?

是什么造成我们生活中的痛​苦?

当年,印度佛教禅宗的第28代菩提达摩渡海东去,把禅宗带到了中国。而禅宗最初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信奉乞食为生、一衣一钵、苦行节欲的印度佛教戒律,这种风格直到中国禅宗法...

生气是百病之源:如何改掉生气的习惯

生气是百病之源:如何改掉生气的习惯

我把自己改过的方法告诉大家以供参考;以前我也是经常生气,而且,还会砸东西,见什么砸什么,总之,先把最便宜的东西砸掉再说,一定要宣泄一下才过瘾。否则,这个气出不了,...

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自在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缚。佛法说凡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既非真实,就不要执着了。唯有对一切现象不起执着,才不会生起爱憎等烦...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凡心问禅:以此五种心态供佛,功德无量!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

宣化上人:如用感情来学佛法,不但不能成就,反而

宣化上人:如用感情来学佛法,不但不能成就,反而

现在我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讲真实的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学佛法要用智慧来学,不可以用感情来学。用智慧学佛法,是为正法。用感情学佛法,是为末法。学佛法,要有择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