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临终得闻圣号,不论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一个人如果平时没有念过佛菩萨的圣号,但是在他临欲命终的时候,能有善知识、能有亲人在他的耳边念一声佛号,或者念菩萨圣号,或者念辟支佛的圣号,那么不管这个人有罪无罪都能够得到解脱。

佛菩萨大家都有印象,辟支佛大家不太了解,也称为缘觉和独觉。缘觉是出生于有佛住世的时候,观察十二因缘而悟道的,独觉他是出生于无佛出世这么一个时候,没有佛出世、没有佛的教导他独自观察十二因缘而觉悟的,所以辟支佛有缘觉和独觉这两个概念。但是独觉和缘觉都是因为修十二因缘而证悟的,称为辟支佛。

那么为什么无论有罪无罪,临终得闻一句圣号就能够得到解脱呢?这是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求出离的心迫切,所以听闻或者称念佛号的心非常的专一、非常的恳切,不是三心二意的,他有这种如救头燃、救命稻草这样的感觉,这样就能和佛菩萨相感应。他最后的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就能加持他解脱;那他这一念是观音菩萨的话,那观音菩萨就能够加持他解脱;如果是地藏菩萨的话,那地藏菩萨就能加持他来解脱,所以临终非常关键,如果你临终还是贪嗔痴的话,那三恶道就来加持的,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最后一念非常的关键,业道如称重者先牵,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会有这一念?就是你平常的积累太厚重了,最后一念越重越往外涌入。为什么师父老说多念佛多念佛,临终这一念脱口而出你就解放。但是那些没念过佛的造作罪业的众生,临终能听闻到佛号,他无量劫来修的善根,而且这个善知识的因缘,佛菩萨的加持,他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加持他;是菩萨,菩萨来加持他,他都能够得到解脱。那有的人就不理解了,为什么造作重业的人最后还能得生善处呢?给大家讲一个公案。

佛住世的时候,有个比丘叫做那先比丘,有一个国王就向他请教。国王就问那先比丘了,说的人在世间作恶,到百岁临终时念佛,死后能得生净土,我不太相信这件事。那先比丘就给他说了,大王,如果把石头放到水里会沉吗?国王说了,那一定会沉的,那先比丘又问国王了,那要让石头不沉可以吗?国王说了,不可能的,那先比丘就说了,那要把石头放到船上还能沉吗?国王突然就领悟到,仗他力可以不沉。人作恶业就像石头,临终念佛与佛一念相应,佛的加持力就像船,是佛力把众生的罪业给承担了,所以死后就能得生净土。

我们众生本来是佛,只不过我们所现的恶相、现的这些业,都是清净本性里面它所显现出来的,不是我们的本质,都是相有性空的。我们的本质是佛性,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我们的佛性和佛等无差别,当我们念菩萨的时候,我们的佛性和菩萨等无差别,这样仗佛力加持、仗菩萨加持,我们就会得生善处、得生净土。

唐朝的张善和,我们都经常讲这个公案,他是以杀牛为生,在他即将临欲命终的时候呢,看到有几十头牛来向他索命,张善和赶紧告诉他的妻子,请求僧人来为他念佛。僧人来到以后,就对张善和说,佛经上说,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如果能以至诚心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则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张善和说,这个时候他就给出家人说了,地狱已经在眼前了,来不及拿香炉了。他向着西方大声念佛,念还不到十声的时候,他就说了,佛来了,已经给我莲花宝座了,才一说完,他就往生了。就是这么的快速。

所以师父经常教导大家,平时要多念佛,用一心念佛,这样把我们的种子都种的满满的,到我们临欲命终遇到危难的时候,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不管是顺境还是违境的时候,你脱口而出阿弥陀佛,你就得解放了。众生沉沦苦海,就像千年暗室,佛菩萨的圣号如如灯光,千年暗室,一灯能破。所以在临命终日,得闻圣号,不论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摘自 宏圆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凡是皈依三宝的人,再往前研究进步,就

宣化上人:凡是皈依三宝的人,再往前研究进步,就

若想修道,一定要受戒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究竟“戒”有多少种?戒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是“五戒”。在家人凡是皈依三宝的,要是想再往前研究、进步的话,就要受五戒;受五戒之后...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净空法师:念念不忘这一桩事情,即使生活有问题也

净空法师:念念不忘这一桩事情,即使生活有问题也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一首是法藏自求殊胜的果报,他自己要求的,也是我们应当要效法的。我们不求人天福报,不求这些;不...

净空法师:简简单单三句话,为动物做三皈依,功德

净空法师:简简单单三句话,为动物做三皈依,功德

放生在近代,趋于形式,我们看到了觉得有问题。有许多寺院庵堂在法会节日的时候,常常举行放生,预先通知人家,人家就拼命去抓,这个是害众生,这个错了。祖师大德告诉我们,...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什么​是真正的佛教

什么​是真正的佛教

佛教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最终成就佛道。佛出世之本怀,诚如《法华经》所言,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并非只以做善事为本务!倘以做善事为本,而以断烦恼、了生死为末,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