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怎样对待家人呢?

学佛,大家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要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一个理念,真正说要看破放下什么呢?我执,把我们自己过去形成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看法,把这些看破放下是最重要的。

打个比方说吧,我们在家庭里,两口子老打架,老吵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互相都在看对方的缺点,挑对方的毛病,而没有看对方的优点,没有看对方的好处,所以才出现了这个问题。在家庭里,对老人也是一样,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从老人的角度为老人着想,真正让老人受益、幸福,这个就叫看破放下。看破什么呢?看破我。放下什么呢?放下自己贪嗔痴不正确的观念。在家庭里,孝养父母,照顾家人,教育子女,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做好我们的本分,这就是最大的看破放下。

在家庭里,怎么能够做到看破放下呢?把家人放在前头,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后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是我们学佛后,在家庭里如何做到看破放下。而不是说在家庭里看破放下,就是不要家庭了,不承担责任了,一门心思就是磕头去了,诵经去了,丝毫不管家人的感受,让人家肚子里憋着一堆火,一团气。那我们这个修行就是失败的,我们就没有看破放下,是在家庭里制造了矛盾,产生了障碍,不仅没有放下,而且又使矛盾升级,更纠缠了。所以我们修行佛法,一定要搞懂,要按照净业三福的要求去学,去做,因为佛祖说了,净业三福,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成佛正因,而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这个就是要求我们承担自己的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所有事情都按照十善的要求,做的尽善尽美,使自己不造一恶,全部是善。

善已经满足了、充足了,成为善男子善女人了,然后就开始进入第二福。所以通过这个第一福,我们就知道了,不是让我们不管,不是让我们自己埋头干自己那点事去了,而是在家庭、社会这个氛围里边,这个环境里边做好,从心念,从语言,从行为的点点滴滴都做好,都符合十善的要求,那我们做人就成功了,就可以开始修行佛法了,真正的修行佛法了。

 

点我:

相关文章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释慧如的故事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叫慧如,年少时候精进勤奋的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

放生改造命运,救度众生的功德无量

放生改造命运,救度众生的功德无量

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救命的功德是非常之大。记得在学佛之前,我看过一本修身立命的书籍《了凡四训》,其中就说了如何: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我当时看完之...

人生哲理:在宽容中壮大

人生哲理:在宽容中壮大

1、在宽容中壮大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

干布国王

干布国王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唐朝道义遇见文殊菩萨的故事

唐朝道义遇见文殊菩萨的故事

  唐朝道义,江东人。出家在衢州龙兴寺。道义生得神清骨秀,风采动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与杭州僧人普守,同游五台,住在清凉寺。二人同访圣迹,向东北走了数里。道义自恨生逢末法之时,众圣隐伏,只有五台...

圣开法师:人乘佛教徒持什么斋

圣开法师:人乘佛教徒持什么斋

人乘佛教徒持什么斋 「斋」者戒也、敬也,凡是学佛修行的人,清净身心之不洁叫「斋」;预防禁止身心之过恶,谓之「戒」,这是「斋戒」二字简单的解释。 再谈这个「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