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有持戒修福人,能对“行无相因得无相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这是断第二种疑惑。上文中讲行无相因得无相果,此义甚深难信难解,须菩提担心众生,尤其是末世众生,对于此甚深之法不生信心,所以问佛不知还有人信此法吗?言说章句,就是上面所说的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这里所说的实信并不是悠悠泛泛之信,而是了解佛法的义理,并且信心坚固,任何的事情、任何的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这叫生实信。须菩提在这里问佛,还有众生对佛所说的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吗?如果众生不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那佛岂不是白讲了。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就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说,不但现在有人能对此法生起信心,就是在如来灭后后五百年,仍然有持戒修福的人,能对修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生起实信。

后五百岁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在《月藏经》中讲,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正法盛行,佛弟子依照佛的遗教修行,能够解脱三界的很多,就是能够证果的很多。其中我们都熟悉的龙树菩萨,他在印度就被誉为第二代释迦。还有优波毱多尊者,他虽然出身低微却聪慧过人,十七岁的时候遇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的点化出家,二十岁的时候就证了阿罗汉果。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功德几乎与佛等齐,只是他的形像不如佛祖庄严,所以被人们称为无相好佛,没有相好、相好不够。这是第一个解脱坚固,证果的多。第二个五百年就是禅定坚固,这个时期佛弟子们修四禅八定的,有修念佛三昧的,或者修数息观、空观等,虽然证果的少了,但是还有人得禅定三昧。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期,众生的根性越来越差了,人们大多舍弃修禅定,而是多研究经典。很多人通达佛法,这个时期讲演、讲经说法、注解经典的风气非常的盛行,佛教就是在这个禅定坚固期的末期和多闻坚固期的前期传到中国来的。所以在魏晋隋唐时期大乘佛教盛行,每一个道场都讲经说法,重要的经论有许多人来注疏、来做注解。据说晋朝的道安法师在讲经的时候,最少有一万多人在听法,这就是多闻坚固。第四个五百年就是塔院坚固了,也叫塔寺坚固。研究佛法的人少了,人们大多不喜欢学习无漏之法而好有漏之行,到处建塔修庙,求人天福报。第五个五百年就是斗诤坚固期,进入到这个五百年佛法就到了末法,到了末法时期,众生我执非常重,各立门户横生争端,使得学佛的人无所适从。

好,我们看经文,这段经文所讲的后五百年,是指的什么时候呢?窥基大师在《金刚般若经赞述》中说:“今言后五百年者,谓于五时中皆有持戒修福等也。”也就是说,后五百年是指佛灭度后的五个五百年,这五个五百年都包括在内了。意思就是说在这五个时期当中,能对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能够生起实信的,不是寻常之人,而是持戒修福善根深厚。《大智度论》中解释说,持戒是指出家人,修福是指在家居士,出家人持戒是无畏施,在家居士供养三宝、到寺院做义工、供佛拜佛都是能够修福。

这些持戒修福之人,对于本经所说的般若真空妙理能生信心,能够相信此法真实不虚。正因为佛灭度后后五百年,还有持戒修福之人能对此法生起信心,以此为实,所以佛对须菩提说“莫作是说”,就是说不要轻慢众生。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相关文章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屠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忏悔自己业障,其他...

宣化上人:如法的供佛规矩,不可不知

宣化上人:如法的供佛规矩,不可不知

  供养三宝要有规矩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食物在没献给佛僧的时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庙上吃东西,必须要等到供过佛,出家人也来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

净空法师:魔毕竟是魔,你如果如如不动,他也无可

净空法师:魔毕竟是魔,你如果如如不动,他也无可

◎【净土法门:魔毕竟是魔,你如果如如不动,他也无可奈何】1 在今天,做任何好事,只要有人知道,你的障碍就来了!为什么?别人不希望你做好事,不希望你有成就...

易经高手亲身体悟了凡四训,皈依佛门改造命运的心

易经高手亲身体悟了凡四训,皈依佛门改造命运的心

【如何知命,而来改命呢?】对于一位出身清贫,又对“易经、命理”有兴趣的人而言,绝对是非常想要从“知命”而到“改命”的!但是从年轻十六、七岁起,不断的来寻访名师、钻...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凡是宗教都有其共通性,也就是离不开信仰,没有信仰也谈不上是宗教,而且所有宗教都劝人为善,启发爱心、博爱和慈悲。然而佛教不同于所有宗教的最...

经常发脾气等于自杀,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苦

经常发脾气等于自杀,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苦

1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嗔恚是大烦恼,脾气大,喜欢发脾气的,果报是堕地狱,花报是多病短命,由此可知,发脾气是自杀,这个要知道。2 发脾气当然有对象,你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