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龙女行云化干旱

  话说有一天,一个名叫沙门跋陀的僧人来到普陀山拜谒观音菩萨。这位僧人来自西域,执意要到中土传教。可是到了中土以后,由于语言隔阂,他在传法讲经时,人们不知他讲些什么,加之当时中土人信佛者甚少,所以他被视为旁门左道,没有人理睬他。沙门跋陀只好西归,路过普陀山,便来拜谒观音,请求教益。观音菩萨请他相见他走进紫竹林,便看到莲花宝座上端坐着一位慈祥庄严的菩萨,沙门跋陀连忙恭敬叩拜。观音菩萨看这个西域僧人一片赤诚,也甚高兴,又听他讲来到中土曾云游各地传法,便向他询问中土情形。沙门跋陀一说到中土之事。便连连叹息说:“那边刀兵不绝,人心险恶,弟子向他们说法,他们不但不悟,反把弟子看做旁门左道,奚落戏笑,到处遭人白眼。弟子对他们这些白眼,倒也能忍受,只是可怜这般芸芸众生,磨难当头,身在火海,却不知危险,执迷不悟。还望菩萨大发慈悲,亲去中土寻声救苦,使他们早日脱离苦厄。弟子无能,只能抱愧西归了。”观音菩萨说:“善哉!善哉!难得你一片诚心。如今你先返回西天叩拜如来,他日还欢迎你再来东土。我本已有云游民闾寻声救苦之意,难得你有这片愿心。我不久即要去中土,一定广加劝化,引人向善,你可放心。”

  沙门跋陀走后,观音菩萨便吩咐善财好好看守普陀山,自己和龙女化身为一老妇和小女孩,向中原而来。一路上沿门托钵乞食,见各地乡风处处不同,善良的少,顽恶的多。人们不知果报,贪财好利,攘夺争杀,只顾目前,不问后果。尤其是那些下层的民众,更是愚昧冥顽,苦难重重,悲渗不堪。于是,观音菩萨决定先向下愚讲法,先在中土显化,以为开端。

  一天,观音来到中州地区,选定太室山一座石屋作为显化之地。当夜,她托梦给附近百姓,说道:“近日内观世音菩萨要经过此地,点化有缘之人,拯救一切苦厄,你们要留心等待,不可当面错过。能不能遇到,就看诚心不诚心,只要诚心,就会遇到。”说完,现出了庄严宝相,一会儿,宝相悠然隐去。第二天,百姓相见时,都谈论夜里做的梦,大家所说的都是一样的梦境,无不感到惊奇,便都怀着希望等待菩萨降临。但因不知菩萨化身什么人物来点化,所以,见了面生可疑的人,就以为是菩萨化身,以致闹出不少笑话。一连几天,也没有发现菩萨降临。

  其实,菩萨化身为讨饭的老妇在这里已经好几天了。那里正值天旱无雨,田中禾苗都快要枯死了,眼看就要遭灾,没有收成,城乡上下一片恐慌。人们见这乞食的老妇来要饭,家家户户都说今年要遭灾,眼看就要没粮食吃了,自己还犯愁,哪有东西再给讨饭的吃。以致观音菩萨和龙女挨门乞讨大半天,竟然没要到一点东西。

  观音不禁叹气,自言自语说:“唉,可叹可叹。水旱虽是天灾。到底也还是由人自找。你们这一方百姓要是尊天敬地、广行善事、戒除杀戮、皈依佛门,上天怎会降此灾祸呢?可怜我这穷苦婆子,来到此地,求化了数十家,也没求到一粒米、半颗谷,可见这里人家全无向善之心。人无向善之心,还能不遭灾吗?”

  此时,有位叫刘世显的老人听到了这老妇的感叹,觉得有些奇怪,又听老妇所说甚是有理,不觉心里一动,心想,莫非这老婆婆就是菩萨的化身,这几天人们找来找去,谁也没注意到这位外地来的老妇,实因人们太势利眼了。于是,他向前和老妇打招呼说:“老人家,您说的我都听到了。甚是有理。依您老所说,此地人心不向善,故招来天灾,不知这灾还可以解救吗?比如说,大家都能改过自新,是不是还能得救?”观音答道:“天心最为仁慈,福善之心比罚恶之心还胜三分,只要肯诚心悔罪,上天是不会不容的,眼前的灾难怎么不可救呢?”刘世显一听此话,断定面前的这老妇就是观音,倒身就下拜,说:“菩萨在上,多承菩萨量化指示,弟子肉眼凡胎,不识慈容,险些当面错过。幸闻菩萨教导,心窍顿开。伏愿菩萨大发慈悲广施法力,普降甘霖,救得本地的旱灾,弟子自当建立佛寺,供养菩萨.广劝愚顽一心向善,同皈佛门,切望菩萨慈悲。”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快速圆满我的事业、姻缘如意

放生快速圆满我的事业、姻缘如意

作为一个初放生者,我想实实在在的讲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与诸位共勉。也许我现在讲似乎太快了,因为事态刚刚开始,但是我感到己发生了一些很好的事情,与朋友们分享。...

蔡礼旭:人为什么会生气?把“我”放下来,多为对

蔡礼旭:人为什么会生气?把“我”放下来,多为对

其实人为什么会生气?因为有“我”,“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是我希望的,我都付出这么多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很不高兴,你不知道我不舒服吗?”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

施水福报

施水福报

  【百缘经】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有无数财宝,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容貌端庄殊胜,不吃母奶而口中自然产生八功德水(1),以此滋养身体。长大后出家修道,名叫耶奢密多,证得阿罗汉果。有比丘向佛请问他的前...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1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1

前言:1、佛祖用这四句话对《金刚经》做了一个总结。总结了什么?总结了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如同梦幻泡影一样虚幻、如晨露闪电一样的转瞬即逝。为什么佛祖在悟道后要人们...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六波罗蜜有顺序吗?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六波罗蜜有顺序吗?

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佛教六波罗蜜介绍  六波罗蜜是指菩萨修行的六种行持,是佛教的大乘菩萨道,是六种度脱烦恼、抵达无上菩提的方法。菩萨之大行,谓之波罗蜜,有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安士全书》:天帝皈依佛法得免驴胎的故事

《安士全书》:天帝皈依佛法得免驴胎的故事

  得免驴胎  《法句喻经》 昔有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生陶家。受驴胞胎。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依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