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寂法师: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弟子回答道。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还告诉我们终日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感到很困惑。

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要使身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的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就会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就如同明镜蒙尘,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问道:“那么,该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就处处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

菩提心语:

生活中,要保持一颗清净安定的心很难,因为被种种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让很多人活得愚昧迷失。因此,要心生智慧,就要坦然面对一切。

 

点我:

相关文章

蕅益大师:但须解行双修。戒乘俱急。虚其心。实其

蕅益大师:但须解行双修。戒乘俱急。虚其心。实其

退戒缘起并嘱语智旭。生于万歴己亥。二十四岁壬戌。为天启二年。痛念生死事大。父未葬。母不养。决志出家。时紫柏尊者已寂圜中。云栖老人亦迁赡养。憨山大师远游曹溪。力不能...

放生并非要“挑日子”,随缘放生的功德更殊胜!

放生并非要“挑日子”,随缘放生的功德更殊胜!

放生是好事,感应不可思议。放生要随缘,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说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点鸟,多抓一些鱼,那你就大错,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然而,时下放生规模越来越大...

济群法师: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济群法师: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

大安法师: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

大安法师:念佛治愈肺结核、食道癌

大安法师:念佛治愈肺结核、食道癌

一、念佛治愈肺结核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病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中,有很多居士,包括我们的僧众,反映原来进关的时候有很多病,十天下来,...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文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以太师致仕。封潞国公。卒年九十二。(《纪事本末》)  文彦博 宋朝 介休(今山西省 介休县)人,字宽夫,仁宗时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