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天天诵经、打坐,是不是在修持善法还要

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大慈大悲的佛陀告诉我们:“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善法是安乐的因,有善法就有安乐。若是你想获得安乐,就要奉行善法。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信解,对善法有强烈的希求心。

《慧海请问经》中云:“诸善之本即信解。”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文殊刹土庄严经》中云:“诸法由缘生,住于意乐上。”一切法都是依缘而生。无论是行持善法,还是修行,主要是“住于意乐上”,看发心。有发心才有修行,有意乐才有善法。所以,是否是善,就要看意乐。若是你心不甘,情不愿,即使念得再多,做得再多,都不属于善法,都不是安乐的因,不是解脱的因。

你天天诵经、打坐,是否是在修持善法?主要看自己有没有意乐,有没有欢喜心。若是没有意乐,仅仅是勉强地做、痛苦地修,那就没有修持善法。你有没有修行,也要看发心。今天你上课、打坐,都是要发心的,否则就没有修行。

所以,我经常讲发心。为什么说前行发心殊胜呢?若没有发心,就不会有善法,也不会有修行。所谓“修行在心不在相”,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主要是看你的发心,看你的心态。若是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有一个清净的心态,那都是在修行,都是在行持善法。否则,就没有所谓的修行,没有善法了。

有的人问:“我有时候还可以,但是有时候又没有发心、意乐,怎么办?”就是要修、要炼。这种信解或信心是修炼出来的,而不是生下来就有的。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自心清净与否,决定了承载的是善或恶

嘎玛仁波切:自心清净与否,决定了承载的是善或恶

摘自《了烦脱俗》为什么经常说“请上师加持”,这是一种能量传递。两千五百多年来,无数学生都学会了老师教的内容,甚至超过了老师,获得和老师一样的成就,但是,老师的学问...

佛教故事:话说南海普陀山

佛教故事:话说南海普陀山

  普陀,又写作“普陀洛迦”、“补陀洛迦”、“补怛洛迦”、“普陀罗伽”,其实都是梵语音译之异名,用汉语意译过来,即是“美丽的小白花(华)”。或“观世音净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日:“……兰山摇动...

陈沛然博士: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

陈沛然博士: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

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第268期明觉 文: 陈沛然博士 1. 自主原则; 2. 公平原则; 3. 上进平等原则; 4. 承担精神;5. 生命的连贯性; 6....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说话修炼的故事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说话修炼的故事

有四个人为了修行,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练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人负责。“不说话修炼”开...

南怀瑾:人真可怜,为谁辛苦​为谁忙

南怀瑾:人真可怜,为谁辛苦​为谁忙

不要把这个假的身心当成真我,把它看得牢牢的。想想看!我们一生时间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在为这个躯体而忙。它需要睡觉,躺在床上,人生已去了一大半。它会饿,吃三餐饭,可有得...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和谐中的智慧之怎样才会不生气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和谐中的智慧之怎样才会不生气

每个人都有生气的体验,有的时候发生什么或是别人说了些什么,影响、侵犯、伤害了我们,我们就发脾气;还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比如看看电视、和别人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