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天天诵经、打坐,是不是在修持善法还要

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大慈大悲的佛陀告诉我们:“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善法是安乐的因,有善法就有安乐。若是你想获得安乐,就要奉行善法。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信解,对善法有强烈的希求心。

《慧海请问经》中云:“诸善之本即信解。”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信解。《文殊刹土庄严经》中云:“诸法由缘生,住于意乐上。”一切法都是依缘而生。无论是行持善法,还是修行,主要是“住于意乐上”,看发心。有发心才有修行,有意乐才有善法。所以,是否是善,就要看意乐。若是你心不甘,情不愿,即使念得再多,做得再多,都不属于善法,都不是安乐的因,不是解脱的因。

你天天诵经、打坐,是否是在修持善法?主要看自己有没有意乐,有没有欢喜心。若是没有意乐,仅仅是勉强地做、痛苦地修,那就没有修持善法。你有没有修行,也要看发心。今天你上课、打坐,都是要发心的,否则就没有修行。

所以,我经常讲发心。为什么说前行发心殊胜呢?若没有发心,就不会有善法,也不会有修行。所谓“修行在心不在相”,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主要是看你的发心,看你的心态。若是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有一个清净的心态,那都是在修行,都是在行持善法。否则,就没有所谓的修行,没有善法了。

有的人问:“我有时候还可以,但是有时候又没有发心、意乐,怎么办?”就是要修、要炼。这种信解或信心是修炼出来的,而不是生下来就有的。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8)生乐母 婚前证果智慧第一

百业经:(8)生乐母 婚前证果智慧第一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更顿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许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原文】「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目录 自序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目录 自序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目录 自序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时光易逝,来日无多死生一线,无常紧随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人间佛教,利乐有情 2、怎样进取...

百业经:(74)圣身父子·害怕被杀出家证果

百业经:(74)圣身父子·害怕被杀出家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空法师: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

净空法师: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尔时』,是前面地藏菩萨跟我们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说完之后这个时候。懂得念佛,还要懂得念法。这段经文里面,...

宣化上人:教你不生气的“忍辱咒”

宣化上人:教你不生气的“忍辱咒”

教你不生气的“忍辱咒”(宣化上人)宣化上人 楞严咒专弘平台 昨天宣化上人开示:“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