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悟和解脱赶走抑郁

关于烦恼,《心中之鸟》中有一则故事。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师父突然像着了魔似地抱着一棵树,口中还大喊着:“徒儿,赶紧来救我啊!”徒儿说:“师父,我要怎么救你?”他说:“赶紧拉我啊!我一直抱着这棵树,相当苦啊!”徒弟就拼命地拉他,但总是拉不开。最后,师父自己把手放下来,说:“你这个笨徒弟,只要我放开手就好了嘛。”

烦恼就像抱树的手,若是勇于放开,就等于放自己一马,什么烦恼就都消失了。佛法告诉我们,要学习释放—赶紧放开烦恼,不要紧抓不放。

智慧从何而来?当我们面对无量烦恼,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智慧;当我们的心智突破了物欲的蒙蔽,跨越了成见的妨碍,避免了情绪的干扰时,般若就会流露出透彻的省察力,这就是智慧。

“平常心是道”“平直心事道”。这无非是要人们放下成见,放下人与人之间的虚幻臆测,破除对色相的执著。执妄是一个人的偏见、成见、刻板印象和种种情形,它会在知性方面形成知障,在情性方面构成恼障。它蒙蔽“般若”的功能,造成人们思想、感情、情绪的错误和痛苦。这就是破除执妄的因为。

如果没有虚幻的障碍,我们放眼所及之处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会深刻领悟其中的禅味。如此一来,花草树木都会变得美妙动人,就真能看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而体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春宵”。

禅的世界里,何谓功德?何谓福德?通过生活的实现,成就世间种种事业,使自己和同胞乃至一切众生的生活都得到改善。同时般若放光,破一切色相,毁一切执著,不断从自己的我相、认知、情绪和情感等烦恼法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功德;自然地投入生活,让般若性大方光明,成就一切法,实现自己的潜能,布施给社会,这就是福德。

般若让人们保持慧性和清醒,使人们有能力去布施,去净化自己,这就是“见自本性”的生活。实现的生活等于净化了业力,把潜能和能力化为布施。实现是喜悦的,解脱是清净的,只是当人们生活在“真空妙有”中时,才能验证到“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佛心。

放下一切虚幻的障碍,不合理的抱负水准,不模仿别人,不嫉妒别人,好好接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根性因缘实现自己。同时,要用清醒的生活态度和自由的心智,去体验生活的意义,发现精神生活的永恒之美,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生老病死往往带给世人悲喜等情绪,但在禅的法眼里,不过是一种现象,现象的背后就是般若佛性。人们用它来分辨现象,处理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来肯定“人身难得”,来赞叹“一朝风月”。但是,一旦人们被种种色相和情感烦恼所缚,般若之光就好像被层层浓云多障蔽,失去光明,失去温暖,失去一切生机,随之而来的是冷漠、死寂、绝望和苦闷。

宋明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两句是说,在一方池塘水面上,阳光、月影、云彩,都一一映现出来。《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如果众生的心境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出现。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你能生万法?”修道者的心湖怎么会那么清净呢?因为人心像池塘的水一样,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无明的风掀起了波浪,污染了清净水性。这就与“问渠哪得清如许”一句的隐义契合。

树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净,不断把活泼的清净水流出来,塘水就可以永葆清净。什么是心中的活水呢?就是般若智能、心中的慈悲、心中的清净、心中的菩提、心中的忏悔、心中的惭愧、心中的信仰、心中的禅定。假如心中能恒常不断地流露出智能、慈悲、清净、菩提、忏悔等,心海就会非常清净、美妙。如此便“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我:

相关文章

越布施,越有福,为自己种下最好的福田

越布施,越有福,为自己种下最好的福田

布施得福德贫穷从悭贪而来富贵从布施中来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从过去的修心积德而来常言道“越布施,越有福”无论是我们的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是如此在《地藏经》、《业...

7种不用花钱布施,就能得大果报的方法

7种不用花钱布施,就能得大果报的方法

七种施因缘第七十六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

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

化解前世今生种种冤结的20种方法,让你人生事业

化解前世今生种种冤结的20种方法,让你人生事业

在今生前世或长久以来,我们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杀吃等种种形式而形...

海涛法师:供养一朵花的功德

海涛法师:供养一朵花的功德

  有一次,佛陀在罗阅祇城中经行着。这时候,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佛陀慢慢从城市绕到城外,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歌声,多么哀怨与悠扬,于是,佛陀坐在溪边静默着。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佛陀时代,很多比丘修头陀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天晚上,有位比丘在坟墓间坐禅,忽然来了个鬼,那凶恶的样子真是怕人!他不知怎么的就挖开一座坟墓,把里头的死尸拖出来,手里拿了一根鞭子,对着尸体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