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佛的人供不供财神?

佛教 信佛的人供不供财神?

佛家从来也不供什么爷呀、奶的,不供这些东西,这都不是佛教的语言,什么老母啊、什么娘娘啊,什么奶奶的,还有什么爷爷的,咱们从来不供。

为什么不供“财神爷”呢?为什么不供这些东西?因为他和佛教的教义不一样。

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呢?舍得舍得--当你布施的时候自然就得到财富,你不布施不会有财富的。

比如说我们不断布施,就像井水似的,你不断地往外打,这个井会不会枯干?它不会枯干的。那新水不断地往井里流,那个渠道越流越快,越流越宽,水反而多了。

如果你这个井水老不打--你不布施,这口井就会变成什么?原先进水的通道都会被泥土腻住了、堵塞了,最后变成一口枯井,水也会变臭的。

这个财产也是这样,当一个人有了财产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布施,有多就多布施,有少就少布施。当布施的时候我们的财产就会接着继续来,同时我们身心也会健康,而且也会达到一种社会安宁,这都是很好的事情。

所以说财富应该从布施这儿来,从这儿生福报。这个财不是从哪儿来--你供个财神爷,反而还失去了生福报的机会。

比如说有的家来要饭的了,或出家人来乞食--特别是要饭的来了,这一摸兜啊,这有十块钱,寻思给他吧。回头一瞅财神爷在那块儿呢,寻思:我天天求财神爷,没有人给我一分钱,我凭啥给你十块钱哪?得了,我给你一块吧。

完了,机会失去了,帮助人的机会失去了,甚至又不给人家了。

所以说这个“财神爷”的教化是打着一种妄想,而且是一种懒惰的想法,想什么空中掉馅饼啊、守株待兔啊,等等,全是一种懒惰、想发财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正确地想到怎样增加财富,我们应该以法财为胜--布施、做善事,这样财产就会源源不断地过来,这是正确的。

所以说财神爷应不应该供,大家就明白了,是不应该供的。供了以后还障我们的道。

我们成天地就想:钱哪、钱哪……那脑子老想钱,那钱能使我们“生病”--不是说钱被多少人摸了以后能生病,当我们想到钱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病”就会生出来了。

所以说没钱的人、不要钱的人是没有这种病的;要钱的人、摸钱的人都会有一种病。过去我也讲过,这个就不多说了,钱这个东西一定要注意。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都是有责任的。因为这个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也不是一个人生存的社会,是大家共同存在的社会;也不是一个人幸福的社会,是大家幸福的社会。

也就是说有了钱,应该是互相帮助的社会。

过去佛经有那么个故事:一位老者,他没儿没女,吃饭的时候就吃仆人的饭菜,穿衣服打补丁。但是家里特别有钱,谁要上他家要饭,他谁也不给,非常吝啬。最后死亡的时候,家里有三车黄金。

当然不是现在的汽车了,那时候古代,我估计是小板车,那一小板车得装多少黄金?还不得装个一吨半吨的,是不?有这三车的话,就三车装一吨黄金或一吨半的黄金,你想一想这多少财富?

三车黄金,没有接收者,也没儿没女,最后给送到国王那儿去了。国王突然来这么大财富也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为这事问佛去了。

佛就给他讲了这个人过去的历史,说这个人为什么有钱呢?因为前生他看到一个出家人来乞食,他就给出家人一钵饭,他没想到这个出家人是一个辟支佛。

出家人就吃他布施的饭,吃他的饭以后,他生生世世不缺金钱。你看这福报多大?是布施得来的。

但是呢,当给和尚这一钵饭后,他又后悔了,心里合计:这钵饭给他,我也不认得他,还不如给我的仆人吃,仆人最起码也能给我干点活啊,他有点后悔。

所以由于后悔的原因,他生生世世都穿仆人的衣服、吃仆人的饭,佛说这是他的前生。

后来国王问了,他今后会怎样?佛说由于吝啬成性,就是特别吝啬,他会下地狱。你看他又不偷不抢,自己攒的,最后他因为吝啬的果报,下到地狱,永不得超生。这“永”啊,就是时间很长的意思。

所以说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说这个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一定要把你的财产拿出一部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所有困难的人,这是我们做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道理。

比如说你坐汽车、走路,那公路谁修的?不是大家出钱修的吗?等等的事情。所以这个社会是个集体的社会,我们应该服务于所有的大众和众生,不要吝啬,这是我们的发财之道、修行之道。

所以说供财神爷的方法,它不是佛教的方法,不是正理。我们不应该用错误的思想、错误的形象来引导我们,这样的话会给我们引偏了。

下面的收入将有一部分用来放生或印经!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戒色后坚持11种养生功课,要赚肾气的戳进来!

戒色后坚持11种养生功课,要赚肾气的戳进来!

脱发问题的确比较棘手,恢复速度也相对较慢。在有些脱发网站会看到,有人戒色8个月也没恢复多少,不仅没恢复,甚至还有继续加重的迹象,有脱发问题的戒友看到此类帖子,肯定...

如何提前2到5年发现癌

如何提前2到5年发现癌

中国人现在得癌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我们学医之人能够提供有点知识,让大家早知道, 早预防,下面是我学来的一点皮毛,给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1)肺癌和...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三宝是一体的。有些人会说:我只想皈依佛,却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这样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对佛陀产生信仰而...

道证法师: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道证法师: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所以他们内心有排拒的感觉,而且重病病人气力很衰弱,呼吸尚且很喘根本没有...

莲池大师: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

莲池大师: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

【序】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槃非比。如斯感应,屡见古今。【疏】宝地遥观者,唐大行禅师初修普贤忏,后入大藏,随手取卷得《弥陀经》,日夜诵咏。至三七日,...

供养独觉发大愿,出生富贵证不还

供养独觉发大愿,出生富贵证不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