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心中过于痛苦时,就以修行来压抑等等,这些也都是对于“修行”的误解。

“压抑”并是不正确的修行方式。作为修行人,也还是会有生气、嫉妒等情绪,会有贪心等等烦恼生起的。

但旁人会说:“你都是修行人了,怎么还会生气呢?“这种问法,就如同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生气”一样,让行者也会因此有“必须压抑”的感觉,觉得“我不应该生气,不可以烦恼“,并对于“自己还是有烦恼”的状态,觉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可告人,只好装模作样,结果外在看起来很平静,内心却充满烦恼。

这种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久而久之,是会憋出病来的,哪天暴发出来时,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并非硬生生地去压制住情绪,那样是没有用的。

我个人有一个经验分享。由于我被认证为噶玛巴,大家都会想说,我是噶玛巴,觉得我好像是佛、是神,因此应该完全没有情绪、烦恼,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气的话,他们大概会吓坏的,甚至还可能自我解释说:“喔!噶玛巴其实不是真的生气,只是示现给我们看而已,只是装装样子、装得很生气而已。”

以我自身为例,我觉得其实大家都一样,很多人都对于我们修行人有所期待,觉得我们一开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实上,修行没有这么简单,是需要时间的。

以我自己来说,是如何跟烦恼相处、处理烦恼的呢?我其实也花了很多时间,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时间,学习如何去和情绪、和嗔恨沟通,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我发觉,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其实根本不认识自己的情绪,因为不认识,所以觉得烦恼很可怕,像是个强盗一样。

而“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逐渐地,就不再需要压抑情绪,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欢喜地就能控制住情绪,处理你的烦恼了,这时,你已经和“烦恼”成为朋友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才是“修行”。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怎样过没有任何压力,身心轻安自在的神

净空法师:怎样过没有任何压力,身心轻安自在的神

现在知道我们的身体,用量子力学的话来说,是多少个量子、小光子组成这个身体?要算数字要用亿做单位,几百亿、几千亿造成这么一个身体。就算是假设,几千亿几千亿这个小光子...

圣严法师:人死后真的有中阴身吗

圣严法师:人死后真的有中阴身吗

是的,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巧舌罚哑

纪文达公,讳昀,清朝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录其平时所见所闻奇异之事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约三十万余言,详述因果六道轮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

人越是接近真理,越能包容别人。 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过一篇散文写给他的孩子:孩子,希望你拥有宽容,因为一旦你拥有了宽容,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

第275经(难陀经): 本经主要传述佛陀赞叹难陀所具有的种种功德。 关于“难陀”这位比丘,熟悉佛教史的人,一般都其都不会感到陌生。虽然在印度佛教历史中曾经出现...

昭慧法师:问题在其“是否实相”——堕胎影片风波

昭慧法师:问题在其“是否实相”——堕胎影片风波

问题在其“是否实相”——堕胎影片风波感言释昭慧   由辅大神学院生命伦理中心发行的一部名为“残蚀的理性”影片,在全国高中护理课被广泛播放,但日昨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