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心中过于痛苦时,就以修行来压抑等等,这些也都是对于“修行”的误解。

“压抑”并是不正确的修行方式。作为修行人,也还是会有生气、嫉妒等情绪,会有贪心等等烦恼生起的。

但旁人会说:“你都是修行人了,怎么还会生气呢?“这种问法,就如同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生气”一样,让行者也会因此有“必须压抑”的感觉,觉得“我不应该生气,不可以烦恼“,并对于“自己还是有烦恼”的状态,觉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可告人,只好装模作样,结果外在看起来很平静,内心却充满烦恼。

这种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久而久之,是会憋出病来的,哪天暴发出来时,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并非硬生生地去压制住情绪,那样是没有用的。

我个人有一个经验分享。由于我被认证为噶玛巴,大家都会想说,我是噶玛巴,觉得我好像是佛、是神,因此应该完全没有情绪、烦恼,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气的话,他们大概会吓坏的,甚至还可能自我解释说:“喔!噶玛巴其实不是真的生气,只是示现给我们看而已,只是装装样子、装得很生气而已。”

以我自身为例,我觉得其实大家都一样,很多人都对于我们修行人有所期待,觉得我们一开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实上,修行没有这么简单,是需要时间的。

以我自己来说,是如何跟烦恼相处、处理烦恼的呢?我其实也花了很多时间,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时间,学习如何去和情绪、和嗔恨沟通,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我发觉,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其实根本不认识自己的情绪,因为不认识,所以觉得烦恼很可怕,像是个强盗一样。

而“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逐渐地,就不再需要压抑情绪,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欢喜地就能控制住情绪,处理你的烦恼了,这时,你已经和“烦恼”成为朋友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才是“修行”。

 

点我:

相关文章

德森法师:佛教医院附设安心念佛堂饬终助念团缘起

德森法师:佛教医院附设安心念佛堂饬终助念团缘起

佛教医院附设安心念佛堂饬终助念团缘起(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法华经云,叁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所谓叁界火宅者,即六道众生,同囿叁界之内,受叁苦、八苦...

济群法师:皈依僧不是和师父拉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济群法师:皈依僧不是和师父拉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那么,这个僧是为我们传授皈依的师父吗?其实不然。我们皈依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皈依师只是引导我们通过如理如法的仪轨,...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

十、恶不能障 弥陀救度 出自《念佛感应录第二集》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一开篇说到自力修行是「难行道」,而举出五个难点,其中第三是「无赖恶人,破他胜德」。意思是...

不要评价出家人,就算是一片袈裟,鬼神看见都能得

不要评价出家人,就算是一片袈裟,鬼神看见都能得

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哪个师父都好,只要他披上袈裟,他是佛弟子,我都赞叹他,把他当贤人看,当圣人看。至于他个人的因果,他自己会承担的,跟我毫无关系,我不会替他...

宏圆法师:一分放下,一分自在

宏圆法师:一分放下,一分自在

  佛法里面说:福报从利他的心得,智慧从清净心得。我们学佛学的一定是要觉悟,你放下的越多,你的心越得清净越得自在,你的清净本性才能显现出来。摘自宏圆法师《阿弥陀佛...

看言情小说折损福报的经历

看言情小说折损福报的经历

看言情小说折损福报很多女生都喜欢看言情剧和言情小说(有些男生也是),那看了这些会怎样呢?小编看了这个故事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啊!我叫黎晨(化名),27岁,研究生刚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