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如何做到不生气,无嗔心

印光大师---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瞋者,见境而心起忿憎之谓。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昔阿耆达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侍人持拂驱蝇,久之昏倦,致拂堕其面。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门,为说归戒。即脱蟒身,生于天上。是知瞋习,其害最大。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学菩提道,忍辱护瞋心。如来令多瞋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岂但小不如意,不生瞋恚。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所以菩萨舍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

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

接手书,知道念日纯,不胜欣慰。今年之乱,千古未闻。此皆吾人往昔劫中恶业所感。故虽未实受害,而其惊慌惨凄,何可名言?阁下既知气愤为害,何不当发气愤之时,作我已死想。死则任人所为,绝不相争矣。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今人好发起新章程,彼废伦免耻等,尚可公然提倡,欲推行全国。吾人遵佛教诫,戒杀吃素,又何惧同教中之异议。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尚祈以身作则,引彼拘于教者,入大乘法门。以期不辜佛恩,不负己灵,方为救世之道。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点我:

相关文章

都是归于你

都是归于你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言的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  “婆罗门呀...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说话修炼的故事

洛桑陀美仁波切:不说话修炼的故事

有四个人为了修行,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练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人负责。“不说话修炼”开...

舍身救鹅的比丘

舍身救鹅的比丘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艺精湛的穿珠师正全神贯注地为国王穿着稀世珍贵的摩尼珠。穿珠师蓦然抬头,见比丘托钵立于家门,急忙起身迎请比丘入内,旋即准备饮食供养。此时,一只大...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其修行的成就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其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与众多比丘们聚集在婆罗那乌泥池畔的食堂中,一起缝制僧衣。   当时,有一位执着手杖的年老梵志来到食堂,拄着手杖站在一旁,沉默了一会,...

向父母忏悔

向父母忏悔

妈妈爸爸:我不该手淫、意淫、行淫、宣淫、堕胎,真心的忏悔!我不该手淫、意淫、行淫、宣淫、堕胎,真心的忏悔!我不该手淫、意淫、行淫、宣淫、堕胎,真心的忏悔!我不该手...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释明度住并州石壁寺,家世如何,姓甚名谁,那乡人氏,在佛教史传上皆未详载,只知道他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人。  这位法师,就当时整个佛教的建树来说:在佛史上虽没有他的记载,但根据他的行履来说,他对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