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生气、发怒? 言语忍,忿自泯。人为什么会生气、发怒?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对癥下药。在哪些情况下人易发怒?没有形成恭敬心,怠慢他人、傲慢的人,就很容易发怒。所以,要让孩子不瞋、不怒,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古代的圣哲人对长辈都毕恭毕敬,怎么可能会发脾气! 还有一个会让人愤怒、瞋恨的原因,就是嫉妒,见不得别人好。所以,要从小拓宽孩子的心量,让他能够时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没有贪心,懂得忍让,就不容易发脾气。从小懂得忍让的孩子,会特别得到疼爱。譬如老师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争,私底下都会对他们特别的关爱,因为这些孩子懂事。孩子不贪,就不会因为“别人有,我没有”而生气。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很容易发脾气?因为我们帮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视为理所当然。亲人没有做好时,他的脾气马上就来了。 有个孩子十几岁,母亲每天都帮他装好水壶,让孩子带着上学,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她给孩子装水稍微晚了一会儿,孩子接过水壶很兇地说:“我迟到都是你害的,拿那么慢。”他不但该做的事没有做,别人帮他做反而视为应该,所以父母要谨慎。还有给孩子太多的财物,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他会觉得长辈给他钱是理所当然,所以以后你不能满足他无穷的欲望就麻烦了。 有个孩子脾气很不好,父亲就跟他说:“你每次发完脾气,就到后院的木柱子上钉一根钉子。”后来,这个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根钉子,过了几天去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柱子上面,这才警觉到原来自己的脾气这么不好!慢慢他就懂得观心为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于能保持这种敏感度,发脾气的现象就慢慢减少,最后他终于不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只要你当天没有发脾气,就在柱子上拔出一根钉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他把钉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地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问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我们用刀子在皮肤上划一下,伤口只要一两周就能愈合;但是“恶语伤人恨难消”,我们用很尖锐的言语对待他人,对他人造成的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消除。有没有听过因为被别人骂而去自杀的?有!所以,言语比刀更尖利。这位父亲就告诉孩子:“虽然你现在不发脾气了,但是你以前所发的脾气,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际关系上很多的障碍。”我们要明了瞋恚、发怒,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好。这种事能不能继续做?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办法来对治。
相关文章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 老准备乘船渡江,因...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法然上人开示:阿弥陀佛来迎接,正是为了让临终者有正念(二)临终是我们身心疾苦,最严重的时候,要死了,很痛苦。无疾而终的人终究比较少,甚至有的因...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开示:一生造作五逆十恶临终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此佛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故能如此(六)我在家居士就经常带人念佛,流通录音...
生活中,我们都是两头鸟,心底里也埋藏着善和恶。我们经常都会徘徊在善恶的边缘,是善还是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佛本行集经》记载这样一则故事,佛陀以此告诫弟子,瞋恚即是愚行,以自己的生死来逞一时...
(七)梵志供养 随着佛陀年岁的增长,以及长期的劳顿,他的健康状况呈日益恶化的趋势。我们在《游行经》中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佛陀在行走的路上,经常要坐下来休息一会,...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Pinda Daya-ka),他的妻子生下一个跛脚的孩子,故此夫妇俩为之取名为‘跛子’。跛子长大后,父亲觉得: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