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你就赢了

台湾作家李敖,曾经讲到他的老师殷海光。有一次,殷海光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想到某个政敌的种种行径,不由得怒火万丈,气得连饭都吃不下。殷海光是自由斗士,见到不平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后来不幸得胃癌去世了。诱发胃癌的原因很多,心情郁闷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殷海光只活到49岁,而使他天天生气的政敌,却活到了89岁。殷海光没有打倒敌人,先把自己打倒了,他输了,输在生气。

李敖从中得到的教训是:“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不生气,我跟你逗着玩,我赢你,活过你。现在我成功了,我赢了!”

不过李敖“不生气”的境界显然比不上他的宿敌余光中。号称不生气的他,常常在各种场合痛骂曾经的朋友余光中,蒋经国死了之后,余光中为他写了一首诗《送别》。李敖骂余光中“马屁诗人”,还给余光中的这首诗做了“补充”:

“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

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

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快了我跟不上,因为我是你的狗。”

有人就去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你看,不仅不生气,还能幽默对待。

面对别人的指责,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佛陀在世的时候,外出传扬佛法时,常常被别人侮辱谩骂。每当此时,佛陀从不生气,总是默然不语。直到对方骂完,他才心平气和地问道:“你送礼物给别人,如果别人不接受,那该怎么办?”对方答道:“既然人家不要,我当然要拿回来。”佛陀说:“同样的道理,现在你对我恶语相向,但我也不接受你的恶意,刚才你说的这些恶毒的话,自然都要拿回去,不等于是骂了你自己吗?”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你就没空生气了!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把用来生气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事,强大自己的事,回头再看,都是小事!

1、经常自己找气生的人,即小心眼;

2、经常受别人气的人,叫佣人;

3、经常自我生气,也常气别人的人,

叫俗人;

4、经常让别人生气,自己却不太生气的人,叫伟人;

5、不论别人怎么气你也能淡然处之,叫高人;

6、从不气别人,自己也不生气,叫真人;

结论:百病皆生于气!

消气法(分九个层次,逐级提升):

1.倾诉;2.回避;3.运动;4.娱乐;

5.想得开;6.自己想适合自已的方法;

7.换位思考;8.放得下;9.提高境界!

 

点我:

相关文章

【四圣谛】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圣谛释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

为了十年后不得癌症,这五件事务必马上做!

为了十年后不得癌症,这五件事务必马上做!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报告,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154...

梦参老和尚:少女死后投胎变狗,憋气自杀后狗死人

梦参老和尚:少女死后投胎变狗,憋气自杀后狗死人

本文摘自了悟子辑录《看破轮回惊破胆——人畜轮回100例》。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

其它法师:佛教的生命力——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

其它法师:佛教的生命力——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

佛教的生命力——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佛教 贤清法师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佛教 贤清法师 很多事情,当身处其中,无论是津津有味,还是单调枯燥,事实上,都不容...

感恩佛力加持,让我顺利找到工作

感恩佛力加持,让我顺利找到工作

我是05年毕业的大学生,05年对于本科的毕业生是个灾难,很难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很难找到工作;05年对于像我这样在非名牌大学的法律毕业生更是个灾难,因为如果没有关系...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O 10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O 10

1077经:本经叙述佛陀感化贼人并度其出家为比丘。 在佛陀一生四十五年的行化教诫中,曾经度脱了无数的出家比丘。这些比丘在未出家前,种姓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也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