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 你对他起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毁灭一百个大劫的功德;

所以我们修行就很难, 想成就很困难, 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2、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

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 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 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 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3、让父母发嗔者,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

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不顺,资财匮乏,心情抑郁,人缘差。报恩品说:“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4、仁焕法师:和气生财,恶口者得贫穷现世报

还有“和气生财”的道理,人一旦生气了,就把财赶走了。而且生一分钟的气,会得到三天的病;生一天的气,那要得到四十天的病。所以生气好不好啊?(众答:不好。)

5、网络上骂陌生人,骂一次削4禄

恶语向所尊为十过,向平交为四过,向卑幼为一过,向圣人为百过,向贤人君子为十过。即:骂父母长辈是10过,骂普通人是4过, 骂晚辈是1过, 骂圣人是100过, 骂君子是10过。(出自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亲手书写的莲池大师自知录。)

6、一把怒火烧尽一切福禄

有个居士,精进持戒修行几十年,女儿却得了癌症, 一家人终日以泪洗面。他很不理解,就去问师父为什么会这样,师父告诉他: 因为你脾气大,常常说话割伤别人的心,佛菩萨的神通再大也敌不过你的业力。

7、阿难问佛陀: 为什么有的人学了佛就得到了富贵,还拥有了和谐的伴侣,有的人学了佛还是衰耗呢?佛陀说,你即使念经求佛还是衰耗,其中一条原因就是你爱发脾气爱动怒嗔恨爱骂人。

8、讽刺别人就可以吗?

有个女人请佛来她家供养,佛先答应了一个穷人,就没有答应她。这个女人嫉妒之下,就讽刺那个穷人,结果这个女人后来五百世都贫穷。网络上说话讽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讽刺别人什么,自己五百生都会如此。

9、怨天尤人里也带了嗔念

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自知录载:怨天尤人一次,减三善。印光大师亲口说:你遇到不顺,逆境,但是不怨天尤人,那么你必定有后福或者子孙兴盛。

10、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听一个老师说过,胃病,胃癌就是因为怨)

11、怨恨嗔心重的人,是因为过去杀死生灵过多,冤孽太重,一身怨气,要多忏悔,多放生!

 

点我:

相关文章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失窃遭盗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失窃遭盗

来佛寺地处乡下,穷乡僻壤,多年没人供养,生活很清苦。遇到佛菩萨诞辰之类的节日,寺院里来的人多了,供大家休息的铺盖都要到村里向百姓们借。海庆法师往生的时候,身上甚至...

所有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如是善利无有穷尽,如水滴

所有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如是善利无有穷尽,如水滴

摘自《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是时大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修菩萨行者。未来世中云何于诸佛所。深种善根。唯愿世尊。利乐一切众生广为宣说。佛言。善男子。汝今谛...

佛像到底用不用开光?

佛像到底用不用开光?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

净空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净空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一饭之恩,古人必报,报即无力,心必铭感,念兹在兹,不可或忘”。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不但是教导我们,而且做给我们看。“《智度论》曰,受恩不感,甚于畜生”,这是佛经上...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880经叙述修习禅法的根本,在于不放逸:“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如是比丘修习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